第403章 天丁天甲,经天纬地之学 (第2/2页)
陈庄之跟来,看到这一幕,脸色更是铁青。
这该是刚才那个人,脚尖点在大殿顶端,留下的一个印记。
借物传力,印记一路转移,隐藏到墙根处。
“不必羞恼,你虽然一时没有发现,但等你平静下来之后,这也瞒不过你。”
张通玄安慰两句,隔空一挥手,抹掉了那个印记。
陈庄之脸色稍缓:“想在事后靠这个印记,追踪方位,查到我们总坛来,他还是太小瞧我们了。”
张通玄负手而立,仰观星月。
他来的时候,就看到楚天舒在看天。
只是为了表达蔑视吗?
“庄之,你住到我那座小塔的静室中去,不要修炼,不要动武,收敛意象,以防再被他寻到你身边。”
张通玄眉头微皱,充道,“我跟你一起去。”
“那塔中有些东西,你还不懂,我今天就全部传授给你。”
“这座塔闲置多年,也许要用上了。”
深谷之中。
楚天舒的魂魄,从半空显现,落回真身。
“好强的威胁感,是因我魂魄远去,实力不全,或许也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针对魂魄的手段?”
楚天舒真身开眼,喃喃自语。
萧凉连忙问道:“你跟人交手了?有留下后手吗?”
“我留了个标记,不过,我还在第八识境的时候,就感觉那个标记被毁了。”
楚天舒看到萧凉脸上掩不住的失望担忧之色,不禁一笑。
“但是我看了那边的天。”
陆元德奇道:“看天?”
“是啊,有时候要确定方位,不一定要靠法术的。”
楚天舒右手凝气,在草地上印了几个金色的光点,代表星象。
每个星象旁边,都有一行注解。
他脸上时不时露出回忆之色,左手掐算,右手不断画图写字。
萧凉自学成才,陆元德师门更是学识渊博。
但他们看来看去,也看不懂楚天舒在干什么。
每个字都认得,组合起来,就不懂其中用意了。
陆元德看着出现笔触最重的两个字眼,脸上露出迷茫之色。
“经……纬……”
“正是天地经纬。”
楚天舒顺口回了一句,自身还在回忆与运算之中,没有深入解释的意思。
学习经纬方面的学问,其实,还跟他去釜山这件事情有关系。
早在去釜山之前,他就考虑过,万一那边真有大事,出了什么变故。
而自己身上手机符咒之类的定位联络工具,全部失效,流落大海的话,要怎么在茫茫大海上,确定方位路线,赶回国内,或者再度赶往事发地。
鹤来当时,就推荐他学习天文经纬之学。
通过观察日月星象,来测算自身所处的经纬度。
华夏古代,很早就已经出现“经纬”之词,那个时候,指的还是纺织技术。
但,两汉时期的张衡、孔安国、乃至王莽的国师刘歆等人。
都对天文历法,周天度数,算术学问的发展,做出了新的突破。
真正对应地理经纬度的名词,至少在南北朝时代之前,也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这时,经度被称为直度,纬度被称为横度。
是王朝高层们,出于对国土地图的要求,发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测算,无意中发现大地整体隆起的部分球面弧度。
为了能够让地图更精确,在缩绘到图纸上的时候,不得不做出此两种刻度,定下地图各区间的不同缩放比例,以做辅助。
而观星测算经纬,则是在宋明时期,才迎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
测算地理纬度,相对简单。
在北半球,人们只要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测算与海平面的角度,就可以得到大略结果,但要想让结论更精确,还需要经过很复杂的观察运算,如果是在陆地上,观察方式更繁复。
要想测算地理经度,对普通人来说,则从最开始,就极为艰难。
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各地时区不同,经度刚好可以用来划分时区,那么反过来,要测算精确的经度,需要极为精准的时钟。
在楚天舒老家的历史上,直到近代,普通时钟里面,才终于有了精度达标的工艺,可以利用在这方面。
但是,对于可以感受天地之力的高手来说,本身昼夜时感,就是非常精确的。
哪怕是在复杂的陆地上测算经纬度,一个高手,只要懂得日月星象这方面的学问,真办起来,也会比常人的测算方便得多。
楚天舒算了半刻左右,留下一个结论,然后又抬头,看向山谷上空的星象。
这回不需要靠回忆,现看现算,速度更快。
以山谷的经纬度,和敌方老巢的经纬度对比,就可以知道,要走哪个方向,大致要走多远。
路上还可以不断矫正。
虽然这种算法,多少还是有点误差,可能会有一个城镇的范围偏差。
但楚天舒也看过对方那块地方的山水地形,只要到了那附近,自然能够分辨。
萧凉虽然看不懂,但直觉很敏锐。
“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找到他们总坛的办法?”
楚天舒看着地上大片的运算,心中也不免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是啊,果然是在南边,应当就是通玄派吧。”
萧凉的目光锐利起来。
“那还等什么,天舒,我们现在就去会一会他们,正好,我也歇的差不多了!”
楚天舒笑道:“饱将不差饿肚子兵啊。”
萧凉怔了怔,失笑道:“也是,但老谢老庞他们都还在菏泽,去酒馆估计没几样好东西。”
“吃点什么,还是饼吗?”
老书生原名谢无惭,胡琴老者姓庞,琵琶老者姓范。
“当然不是吃饼,等我搓几个药丸子。”
楚天舒起身,“放心,我搓丸子很快的。”
萧凉的好友,多半在那里。
楚天舒也不愿放过,对自家小徒弟和老道士下黑手的人。
“啃着丸子,去了断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