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米兔 (第1/2页)
“我绝无任何歧视或者霸凌贝鲁奇女士的意思。
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对所有人而言,结果可能会更好的主意,但他们似乎是误会了。”
在一档访谈节目里,威尔第一次做出了回应。
但,反响平平。
“是的,当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如果你不把这个故事给我的话,我保证没人会支持你。
这算不算是威胁呢?”
25日,莫妮卡在ABC一档节目里,反驳道。
“好莱坞是所有演员心目中的圣地。
但我很失望……
它对女性而言,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米兔!”
节目播出次日,第一个站出来的女演员,竟然是茱莉娅·罗伯茨。
即便她早已进入最顶级的行列,却依然站出来表达了对莫妮卡·贝鲁奇的支持。
伴随着茱莉娅·罗伯茨的表态,越来越多的女演员站了出来。
她们无一例外的,对好莱坞这个男性为尊的世界,表达了失望……
刘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表意见。
莫妮卡·贝鲁奇也仿佛失踪了一样,没有接受任何采访。
而作家圈里,却有越来越多的作者站了出来。
“我不认为阿摩司做错了什么,他的作品,他想给谁就给谁,这是他的自由。
难道我们连决定自己作品归属的权利都没有了吗?如果是这样,阿美莉卡文学已死。”
说出这句话的人,地位非同一般。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一位多次获得阿美莉卡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作家。
代表作: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
2005年,布克奖得主。
他代表着老一批作家的利益。
随着菲利普站出来,更多老一批的作者也跟着站出来,表达了对刘进的支持。
唐·德里罗、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科马克·麦卡锡……
其中科马克麦卡锡,他创作的《老无所依》,已经被科恩兄弟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而他的《血色子午线》一书,在阿美莉卡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这些老人家,也担心自己的作品会重复刘进的遭遇。
这关系到他们的利益,自然会站出来,表达对刘进的支持。
两个原本看上去,应该是针锋相对的群体,在这一天完成了合流。
女演员加作家,联手对威尔和Diddy展开了口诛笔伐。
纽约联合报、洛杉矶前哨报曾试图替威尔两人进行辩解。
可他们又怎么是那些作家的对手……一群作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站出来表达了不满。
与此同时,欧洲的媒体也开始关心此事,大篇幅的进行了报导。
一时间,关于好莱坞女性权益和作家权益的话题,成为各电视台访谈节目讨论的重心。
就连一直保持安静的刘进,也接到了几个访谈邀约。
只是,此时的刘进在忙于写作。
而伊娃则开始准备《爱在黄昏日落时》的表演,所以面对邀约,都纷纷拒绝掉了。
哪怕出场费不菲!
……
“我不知道好莱坞在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记得以前我们合作的时候,演员会非常积极的和作者进行沟通,彼此交流对角色的看法。
可现在……
很多作品感觉在被拿走之后,就变得和作者没有关系了。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的作品阅读起来,畅快淋漓,可是在改编拍成影视作品后,经常会让人觉得和原著关系不大……我不知道是不是好莱坞的制作流程变了?亦或者说,演员们已经习惯了众星捧月,不屑于和作者交流?
反正现在的好莱坞,很多改编作品让我看不太明白。”
电视里,一个年近六十,头发灰白的男人坐在沙发上,面对镜头笑呵呵的说着。
言语中,无不流露出一种不满的情绪。
他叫斯蒂芬金,阿美莉卡最畅销的作家,同时也是作品被改编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站出来了,也让威尔等人的境况变得更加尴尬。
随后,斯派克·李则对Diddy的言论进行了驳斥。
“阿摩司是我的小兄弟,我们一起喝酒,一起打架……哈哈,那家伙,可是很能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