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他们,来了!(六千字大章) (第1/2页)
整个周末,刘进的电话响个不停。
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上次他在阿美莉卡闹出了诸多风波,让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很多老朋友听说他来阿美莉卡,纷纷打电话过来问候。
大卫林奇、托比·马奎尔、斯派克·李、娜奥米沃茨、伍迪艾伦、斯嘉丽约翰逊……
大家都在好奇,他跑来阿美莉卡干什么。
在听说他要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交换留学生之后,更是一个个感觉很奇怪。
你一个全球知名的作家,不好好写书,跑来当学生?
额,是的!
他本来就是学生。
斯派克·李就在纽约。
他是独立导演,没什么公司,手底下只有一个工作室团队。
“你住哪儿?”
“帕里街。”
“哦吼,你居然住帕里街?”
“有什么问题吗?”
“哈哈哈,没什么,我只是觉得我们如此有缘。
你知道我住在哪儿吗?哈哈哈,就在查尔斯街,Charles St,就在你旁边的街区。”
刘进顿时恍然。
没错,帕里街南边,就是查尔斯街。
“我在帕里街76号。”
“我住在查尔斯街48号!”
刘进想起来了,那边有一家味道不错的埃及风味餐厅,好像距离48号不算太远。
伊娃还带他去吃了一顿。
“那确实很近。”
“你买的房子?”
“当然不是,是伊娃,伊娃格林在这里买的房子。”
斯派克也在电话里,发出了恍然之声。
两人约好,下周末一起打高尔夫球。
说实话,刘进对这项运动并不感兴趣,但奈何老外们都喜欢,也只好入乡随俗的学了一下。
嗯,他的技术还成。
……
两天时间,就这么悄然逝去。
周一,刘进开着那辆换上新牌照的野马GT。
本来说是想要带伊娃一起上学的,不过伊娃却开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自己走了。
刘进也就没有勉强,直奔哥伦比亚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有诸多校区,曼哈顿、布鲁克林、法拉盛……等等。包括在泽西城,都有分校。
每个校区的专业各有侧重。
比如坐落于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学院,就是以文学艺术历史等专业为主。
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也可以称之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
院长尼古拉斯·B·迪尔克斯,从04年9月开始,就担任这个职务,同时还兼任执行副总裁。
在文学院里,可说是权势熏天。
刘进报到后正准备挑选导师,却被迪尔克斯院长的秘书喊了过去。
他见到了迪尔克斯。
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03年刘进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大厅领取普利策奖的时候,就和迪尔克斯见过。
不过当时迪尔克斯还不是文学院的院长。
他是一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
2013年,他会跳槽到加州大学担任伯克利分院的院长,并一举推动加大多校区发展的进程。
嗯,一个很牛逼的教育学者。
同时也是驴党非常重要的人物……
刘进没想到迪尔克斯会专门见他,所以也有些惊讶。
两人在校长室进行了一番讨论,刘进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他在试探自己的政治倾向。
好在,刘进一直隐藏的很好。
他极力推崇驴党的多民族融合政策,认为这将是推动阿美莉卡进一步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过程。而迪尔克斯则赞誉刘进在文学上锁取得的成就,并用一种极为隐晦的方式,告诉刘进,希望他可以在未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阿美莉卡上。
哥大会努力推动,他在获得一些荣誉。
反正,就是巴拉巴拉的一场交谈,大家谁都没有把话说的很清楚。
但又透露出了那么一点点的意思。
刘进心里清楚,他这次被哥大点名邀请交换留学生,只怕是背后有人在暗中推动。
两人交谈的很愉快,临分别的时候,迪尔克斯突然问道:“阿摩司,有没有想好找哪位教授做导师呢?”
刘进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他打算找芭芭拉·迪芬多夫(Barbara·Diefendorf)做导师。
那是一位历史教授,研究领域是16世纪法国社会、文化和政治。
她的著作《16世纪的巴黎市议员:世袭政治》,曾获得J·罗素·梅杰法国历史最佳著作奖。
这是一个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奖项,也是历史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奖项。
但迪尔克斯之前的谈话,隐隐有让他从法国脱离的意思。
脱离是肯定不能脱离的……
阿美莉卡的政治环境,说实话挺危险。
但翻脸肯定是不能翻脸,所以刘进想了想,道:“我希望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C·LaCapra)教授做我的指导导师。”
“为什么不选费里特·奥尔罕·帕慕克教授呢?”
“方向不同吧,我对于亚洲文化不太感兴趣。”
费里特是一位土耳其作家,也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被聘请为哥大教授,是哥大全球思潮委员会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中东和亚洲文学方面的权威。
就不明白,一个土耳其人,算什么亚洲文化权威。
对了,他是突厥种。
只这一点,刘进就不会选他。
迪尔克斯点点头,笑着说道:“也是,我发现你对亚洲历史文化,好像不感兴趣。”
“我喜欢西方文学。”
如果是nobady,刘进可以无所顾忌。
但他现在,已经算是名人了。
对于某些势力,也格外的警惕。
迪尔克斯在本子上写下了‘西方文明皈依者’的判断,然后起身笑着和刘进握手。
“阿摩司,希望你在接下来这个学年,能够在哥大渡过愉快的一个学年,也祝愿你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会尽力!”
送刘进离开,迪尔克斯在办公桌前坐下,拿起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
“不是一个危险人物,但很聪明。
他能通过和我的交谈,判断出我的意图,并且转移到我感兴趣的话题上。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治倾向,甚至在言语中,有一些不满的情绪表达,是西方文明的皈依者。
我认为没有什么危险性,可以进一步引导和接触。
其实也未必要让他回去做什么代言人,他对华国的感情,个人以为除了他的父母,并没有太多羁绊。
华国希望让他成为华国在海外的一面旗帜。
我们也可以通过他,反向影响华国那些对皿煮和自由的向往者。他这边华国的旗帜越是鲜亮,对那些向往者的影响力就越大……我认为,他是可以拉拢的那部分人。”
西方文明的皈依者?
这个标签非常重要!
这也是刘进为了保护自己,刻意打上的一种标签。
电话里,一阵沉默。
片刻后一个沙哑的声音道:“那就持续观察,加大对他的诱导和影响,让他成为我们的人。”
“我会尽力!”
迪尔克斯挂断了电话,而后长出了一口气。
……
与此同时,刘进也长出了一口气。
在阿美莉卡这个生活圈里,他真的要小心。
迪尔克斯和他之前接触的那些欧洲学者,或者教育者有很大不同。
当然,主要也是他在法国刻意躲避了欧洲那些所谓的生态圈。如果他是在巴黎求学,必不可少的会接触很多政治元素。而在图卢兹,这方面的影响就非常少。
不管是米歇尔·冉刻,还是之前在ESC TOULOUSE的老皮、乔安普、拉塞尔他们,都是很纯粹的学者型老师。而在哥大,可以才想到,必然要面临浓郁的政治氛围。
常青藤名校,都是如此。
哪有什么所谓的象牙塔净土啊!
反正,刘进不相信。
毕竟污大、船大包括五道口技术学校和圆明园技术学校都能堂而皇之的搞东搞西,更何况阿美莉卡这个大染缸呢?
所以,要小心啊!
他在申请表上填写了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的名字,没有申请住校。
拉卡普拉,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同时也是康奈尔大学布莱斯和伊迪丝·M·鲍马尔人文研究教授。文学方面,他研究涂尔干、萨特和福楼拜,同时也是欧洲思想史领域的权威。对于当代理论话语和后结构主义理论,颇有成果。
最重要的是,他也是米歇尔·冉刻教授的密友。
刘进来阿美莉卡之前,米歇尔就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拉卡普拉,另一个就是芭芭拉。
当然,米歇尔教授和芭芭拉的友谊,是在明面上的。
而和拉卡普拉,则属于私密性质。
从这一点能看得出来,阿美莉卡的确是聚集了一大批在学术界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
只这个哥伦比亚文学院,云集了托里·希金斯、理查德·佩尼亚、莱昂内尔·特里林等知名学者,从心理学到历史,从哲学到人类学再到文学,师资力量极其雄厚。
刘进在填写表格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华人的名字。
曹星原,美籍华人,在艺术史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影响力。
按道理说,他找这位做指导导师更好。
但本着出国之后,尽量不和华人接触的原则,刘进还是没有选择此人。
主要是不摸底!
天晓得这是个什么人物。
你就看他的照片,那典型的笑露十六颗牙齿,极其强烈的阿美莉卡式的笑容……
反正,敬而远之。
在西方学术界教学的这些华裔大佬,是什么成色?懂的都懂!
……
申请表递交之后,就等着邮件回复吧。
如果拉卡普拉教授同意做他的指导教授,那么校务处会发送一封邮件到刘进的邮箱里。
当然,如果他不同意,刘进可以继续申请其他导师。
回到住所,刘进就打开了电脑。
校务处的回复函已经过来了,拉卡普拉教授同意接收刘进。
同时,教授还给他发送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把接下来这一个学年的学习研究计划发送过来,也欢迎刘进来到哥大。
刘进长出一口气。
他给拉卡普拉教授回复了一封邮件,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
然后坐在电脑前,思忖许久,在邮箱的地址簿里,翻出了一个许久没有使用过的邮箱地址。
·尊敬的布鲁门萨尔先生……
刘进觉得,他有必要和布卢门撒尔交流一下。
毕竟,这里是阿美莉卡。
他能够依靠的人,也只有布卢门撒尔。
前些日子,也就是今年的七月份,布卢门撒尔第七次回到魔都,参观了魔都犹太难民纪念馆,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还提到了刘进,提到了去年上映的《美丽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