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九一章 咱就是偏袒咱标儿,怎么了?

第二九一章 咱就是偏袒咱标儿,怎么了?

  第二九一章 咱就是偏袒咱标儿,怎么了? (第2/2页)
  
  哪怕张居正这种,都远远比不上如今已经丞相。
  
  但是,内阁首辅发展到后面,权柄相对而言,还是不小的。
  
  现在,内阁才设立,又有自己这等强势的皇帝在。
  
  内阁翻不出太大的浪花来。
  
  但是,在今后内阁的权力肯定会逐渐变大。
  
  还能有一定的,丞相的权力。
  
  尤其是碰上那些能力强,手段高明的内阁首辅之时,必然会如此。
  
  内阁首辅的位置不仅重要,而且还特别的锻炼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这边把太子任命为内阁首辅,倒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位置,每日都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政务。
  
  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之前没有任何的相关经验,突然之间就上手肯定是不成的。
  
  对政体的运行,以及各种政务的解决方法都不熟练,乃至于都不了解。
  
  那想要将之做好,肯定不容易。
  
  就算是一些天赋异禀之人,那大多也都需要前期吃些亏,摔打一些之后,才会迅速的成长起来。
  
  但,若是让储君在当皇帝之前,先多多接触政务,知道民间疾苦,知道政体是如何运行,又该如何处理政务等等。
  
  做好了这些之后,那么在今后再当皇帝了,很多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明白官场当中的许多弯弯绕,今后那些当臣子的,再想要去糊弄当皇帝,把皇帝当成傻子来哄,就没那么容易。
  
  哪怕是中人之姿,在经过了这样的一番,堪称题海战术一样的锤炼之后,都不会太废物。
  
  多少能拿得出手,做个守成之君。
  
  而且,首辅这个位置,也确实是重要。
  
  让亲儿子去做,那肯定要比交给别的人更加放心。
  
  也更加有利于权力的集中。
  
  不仅是朱标,朱元璋还决定,今后自己大明的储君,当皇帝之前必须要做一些时间的内阁首辅才可以。
  
  当然,正常情况下是如此。
  
  可若是在今后,遇到一个不争气的人当皇帝,死的太早,儿子还没成年,人就没了。
  
  就比如朱瞻基那样。
  
  导致出现了少年皇帝。
  
  那这事儿就只能另算了。
  
  他也只能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
  
  反正他这个当祖宗的,都已经尽可能的,把各种事情都给做好了。
  
  到后面再闹得一团糟,他这边也一样是无能为力。
  
  人不是神明,不可能还能管到,自己死后的一百年之后的事。
  
  有些事只能是尽力而为,仅此而已。
  
  听到朱元璋的这个任命,在场群臣并不意外。
  
  朱元璋对于朱标有多么的信任,为了培养朱标,又都做了多少的事,费了多少的心血。
  
  他们是有目共睹。
  
  此时,会让朱标担任内阁首辅,再正常不过。
  
  现在,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内阁次辅,以及其余的内阁成员由谁来担任。
  
  并且,在这上面又有什么样的规则。
  
  看得出来,今后这内阁必然是非同一般的机构。
  
  哪怕皇帝说,内阁只是负责给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并不直接统领六部。
  
  但是只要不傻,稍微有一些经验,就能知道内阁前途无量。
  
  如今或许地位会比较低,可是今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阁的地位,会会随之变得越来越高。
  
  不需要多看别的,单单只看皇帝要把他最看重的亲儿子,大明的太子,下一位的皇帝给弄到内阁当中,让其去当内阁首辅,就能看得出来。
  
  这这内阁不重要,皇帝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等安排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事情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
  
  这个巨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子朱标。
  
  虽然如今,在不少人的眼里,太子朱标不如之前时那般的好了。
  
  但是整体上,还是远远比朱元璋仁善。
  
  若是也能进了内阁,那就能日日和太子进行接触。
  
  争取在太子跟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今后,可以说好处多多,前途无量。
  
  哪怕按照皇帝的规定,内阁成员本身品级不高。
  
  哪怕是内阁首辅,也才不过四品官。
  
  但是,在场的大多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不是外行人。
  
  哪里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无非是位卑权重而已。
  
  当官,所看的可不仅仅只是品级的高低,更为看重的,是看实际担任的职务,手里面权力的大小。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至于内阁次辅,以及内阁的其余成员,咱这里先不任命。
  
  且待稍后再议。”
  
  让他们这些人失望了,朱元璋并没有当场任命内阁次辅,以及相应的内阁成员。
  
  这让不少原本都是望眼欲穿,心里面暗自提了一口气的人,忍不住有些失望。
  
  但也仅仅只是有些失望而已。
  
  皇帝此时没有当场宣布,那就说明他们在接下来,还是有着一些机会在的……
  
  自己大明,后世时官员进入内阁,也形成了制度,有一定的规则。
  
  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院,而非翰林又不能入内阁。
  
  又有庶吉士之分……
  
  庶吉士是朝廷的人材预备团,这是一套很成熟的体系。
  
  但是朱元璋并不准备沿用。
  
  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一套,选拔内阁首辅的做法,和他的一些理念不太符合。
  
  他所要想要的,是宰相要起于州郡。
  
  除了能考上功名之外,还必须有实际的,治理地方的经验。
  
  通过了下面的层层磨砺,从下到上,把能经历的都给经历了。
  
  能真的明白,朝堂与朝堂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有很强的能力。
  
  这样的人再进内阁,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能起到作用。
  
  而大明后世,所形成的那套入内阁的相关制度,也同样能选拔人才。
  
  但是庸才也一样不少。
  
  而且,入内阁的人,大多都在京师这边打转。
  
  不能说一个有地方上的工作经验的都没有,而是整体占比少。
  
  而且,到地方所进行的工作,大多也不是基层的。
  
  这点朱元璋觉得不太好。
  
  他想要这些人。能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
  
  而后一步步的上来。
  
  别的不说,就比如张居正,若是能在基层多摔打上几年,那他在进行相关变法时,必然要干得更好,更为全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