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运气逆天 (第1/2页)
万历再次坐镇海喇尔草原。
麻贵和董一元则率军继续征讨瓦剌。
五月中旬,董一元便率五十万大军沿着薛灵格河谷向西进发了。
瓦剌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等等大小部落貌似都不堪一击,有的甚至都望风而逃了。
董一元突进速度非常之快,千余里也就用了四五天的时间。
紧接着,麻贵便开始调动守备营将士把铁路往西面修去。
六月中旬,铁路便修到了薛灵格河中游。
董一元率军继续突进,又是四五天时间,便击穿了薛灵格河谷,眼看着就要打到瓦剌最后的聚居地大湖草原了。
这一战貌似相当顺利,前方是捷报频传,今年拿下整个漠北好像没一点问题了。
万历甚至都开始考虑怎么把漠北开发起来了。
漠北其实比漠南还要大,草原也多得很,海喇尔草原、饮马河谷草原、狼居胥山南面的草原、北海南面的草原、薛灵格河谷草原、大湖草原等等,这些草原的面积加起来比漠南草原都大多了。
不过,这边发展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关键这里冰封期太长了,想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那就得有足够的暖气供给,而供暖气是要烧煤的。
他大致了解了一下,这边给一圈能容纳一千只羊的羊圈供给足够的暖气,一天就要烧四五百斤煤。
没办法,这边冬天太冷了,不放开了猛烧,那温度根本就上不来。
也就是说,平均每只羊一天就要耗半斤煤左右,半年左右的冰封期就要耗八九十斤煤。
这八九十斤煤倒是不值钱,如果按开采的成本价来计算,那就几文钱。
问题就是,这边得有煤开采才行,如果要从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拉过来,那成本暂且不说,光是运力问题就没法解决。
这一只羊过冬需要八九十斤煤,一万只就是八九十万斤,一百万只那就是八九千万斤。
而这边这么多的草原,光是羊估计就能养上千万只,就这还不包括牛和马呢,这么算起来,过个冬最少得拉十亿斤煤过来。
这就是开玩笑了,他们根本就没这么多火车来拉。
当然,这个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只要这边能探到煤矿,那就不是问题了。
他琢磨了几天,便命人传旨,让永年伯王伟速速打造一千套探煤矿的钻头,赶紧装车送过来。
这东西对现在的他们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永年伯王伟也没花几天时间变把打造好的钻头装车送过来了。
七月初三壬子,一大早卯时许,那装着钻头的火车就抵达了海喇尔站。
万历收到消息,当即命五千神机营将士赶着一千辆马车,去吧钻头装上,准备探矿了。
他甚至还把皇贵妃秦兰、小朱常洵、宋应星等都带上,打马过去看了看。
这煤矿怎么探那都不用他教了,很多神机营将士那都是老手了。
很快,神机营将士便赶着马车装上钻头,在铁路南侧散布开来,准备开始钻探了。
朝阳初升,上千辆神机营的马车便在大草原上隐隐排出了一个上百里长,大致十里宽的长条阵。
小朱常洵坐在皇贵妃秦兰怀里,举着小望远镜好奇的扫视了一番,随即忍不住问道:“父皇,他们散这么开干什么,为什么不聚一起钻过去啊,这中间不会漏掉吗?”
这个你就不懂了吧?
万历耐心解释道:“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煤,不是一点点,如果一个煤矿几里方圆都没有,那根本就没有开采的价值。”
哦,原来煤矿必须大了才有开采价值啊。
小朱常洵闻言,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父皇,他们为什么还不开始啊?”
这个不用急。
万历举起大望远镜扫了扫,随即解释道:“他们是在等前面十里左右那一排到位了再开始。
如若不然,这边钻完了前面都还没到位,他们就不好估算距离了,接下来阵型可能就要乱了。”
这个能钻这么快的吗?
小朱常洵想了想,又忍不住问道:“父皇,您为什么让他们在草原上钻探啊,煤一般不是都在山里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