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这大明,又要变天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这大明,又要变天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这大明,又要变天了? (第1/2页)
  
  他们原本以为支持开海不过是口头上答应一下,然后在明天的朝堂之上站站队、表表态就可以了。
  
  可没想到,薛国观这个老家伙玩得这么绝,居然直接要求他们联名上奏。
  
  这等于是要在明朝的朝堂之上彻底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形成一股不可分割的力量。
  
  如此一来,他们心中那些还有的小九九瞬间就破灭了。
  
  因为只要这份奏疏往皇上面前一递,那么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会知道这是他们的联名之奏,任何一个人都逃不了关系。
  
  而且要知道这是内阁和六部尚书的联名之奏,等于说是代表了文武百官的决定,到时候谁也反对不了。
  
  一时间,他们在心里把薛国观和倪元璐这两个老家伙骂了个遍,却又敢怒不敢言。
  
  但这还没有算完。
  
  下一秒,薛国观又对着随从轻轻点了点头。
  
  那随从心领神会,赶忙取来了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在众人面前。
  
  薛国观看着众人,微微一笑说道:
  
  “除此之外,今日还要劳烦各位辛苦一下,将明日的《大明日报》内容撰写出来,内容也很简单,大概就是开海带来的好处,等诸位写完之后,再综合一下内容,最终就是明天《大明日报》要发表的文章了。”
  
  “另外,据本阁老所知,自从今日这海外的粮食进城之后,城内的粮价就开始下降了。”
  
  “等到晚上之时,粮价下降了大约两成左右,现在一石上好的精粮只需要二两银子了。”
  
  这话一出口,众人的脸色又是一变。
  
  要知道经过这两年从海外运粮的事情之后,京城的粮价其实每年都在下降。
  
  去年下降到了二两五钱银子一石,今年原本是二两三钱银子一石,没想到仅仅昨日一天就下降到了二两银子。
  
  这下降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让众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开海带来的实际影响。
  
  这下子,再也没有人敢说开海的不好了。
  
  因为实打实的,百姓确实得到了好处。
  
  这要是他们再反对开海,那岂不是公然反对让京城的百姓们吃上便宜的粮食?
  
  真要这么干了,估计他们走在路上都得被百姓扔烂菜叶,遭到众人的唾弃。
  
  再者说了,他们都是文臣,文臣最重要的就是风骨和脸面。
  
  这要是真的为百姓做这么一件好事儿,那他们也能得到更大的名利,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想到这里,众人也都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在那份奏疏上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随后,便各自开始撰写文章。
  
  不得不说,这《大明日报》确实是控制舆论的好东西。
  
  以往他们这些朝堂大臣还能利用舆论来影响皇帝的言行举止,通过民间的声音来左右朝堂的决策。
  
  但是现在,这些手段都没用了。
  
  因为只要皇帝控制了《大明日报》,就等于控制了全城的舆论。
  
  皇帝可以通过这份报纸,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传达给每一个百姓,让百姓了解朝廷的政策和举措。
  
  而百姓的声音,也可以通过这份报纸反馈给朝廷,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然而对于这些习惯了掌控舆论的大臣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哎”
  
  突然,有人微微叹了口气,那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如今这天下真的是大变样了,咱们以前的那套根本就行不通了。”
  
  众人听到这话,笔尖微微一顿,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毕竟他们都是位极人臣的大臣,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岂能不知道这话中的意思?
  
  这不仅仅是对舆论控制变化的感慨,更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无奈。
  
  然而片刻之后,他们便假装什么也没听到,又继续埋头撰写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只能顺应潮流,否则就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
  
  因为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才思敏捷,不消片刻,便各自写好了一篇文章。
  
  随后这些文章被聚拢到了薛国观的手里。
  
  薛国观大致浏览了一下,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不住地摇头。
  
  因为这些人写的文章虽然都在说明开海一事,但用词实在是太过华丽了。
  
  满篇皆是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文辞优美却晦涩难懂。
  
  薛国观不禁在心中暗自吐槽:
  
  这些文章,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啊!
  
  开海之事,本就是为了百姓谋福祉,若百姓都不明白其中利弊,那这文章写出来又有何用呢?
  
  不过这自然也难不倒他,紧接着,薛国观从中挑选了一些合适的、自己没想到的内容。
  
  那些精妙的观点、有力的论据,都被他一一挑了出来,然后他重新组合这些内容,又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开始奋笔疾书,写了一篇白话一些的文章。
  
  写完后,他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错别字和语病,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薛国观将文章递给身旁的大臣,让其传阅。
  
  大臣们接过文章认真地阅读起来,看完之后,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纷纷表示认可。
  
  最后,众人又乖乖地在文章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他们不只在奏疏上签了名字,还在明天将要发表的《大明日报》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个个名字,如同一个个坚定的承诺,承载着他们对开海之事的支持和决心。
  
  做完这一切之后,薛国观这才缓缓站起身来冲着几位大臣微微拱手说道:
  
  “诸位大人,事已至此,还望诸位全力以赴。”
  
  “明日之后,恐怕你我就会成为朝中大臣们攻击的对象,但还请诸位放心,因为陛下和太子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众人听到这话,也只能对着薛国观拱了拱手道:
  
  “薛阁老放心,我等知晓了。”
  
  紧接着,薛国观当下吩咐一旁的侍从道:
  
  “速将此送往东宫,让太子殿下预览,另外告知太子殿下,若是没什么问题的话,这便是明日《大明日报》的头条文章了。”
  
  侍从听到这话,连忙躬身领命,双手接过文章,随后便匆匆离开了。
  
  其他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当做什么也没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