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张纯要分蛋糕

第三百四十七章 张纯要分蛋糕

  第三百四十七章 张纯要分蛋糕 (第1/2页)
  
  …
  
  得知张纯有要事想跟她们商量,麻晓娇和袁倾城结束争吵,联袂来到了张纯的宫里。
  
  麻晓娇和袁倾城到张纯的宫里时,张纯和李琳已经在这里了,只有叶诗韵还没到。
  
  张纯将李琳、麻晓娇和袁倾城带去了她的密室,又让宫人送来茶水、水果和干果。
  
  等李师师带人离开,袁倾城问张纯:“什么事让你如此郑重其事地把我们全都找来?”
  
  谁想,张纯还卖起关子来,她说:“不急,等诗韵来了,一块说。”
  
  说完,张纯就拿起茶碗,不紧不慢地喝起茶水来,老神在在。
  
  最近这段时间,张纯有些意气风发,她的儿子赵樘在前线屡立战功,已经隐隐成了一众皇子中立战功最多的皇子。
  
  不只赵樘,张纯的二儿子赵开现在也已经开始在前线崭露头角,战绩直追赵樘、赵棣、赵擎、赵寿等能征善战的皇子,隐隐挤进了第一梯队。
  
  母凭子贵,张纯最近又抖起来了,颇有点她想当五女老大那时的意思。
  
  其实,几女的儿子之所以如此能征善战,除了她们教导的比较好以外,也因为她们给自己的儿子配的保驾护航的人厉害。
  
  就以赵樘为例。
  
  在战场上给赵樘保驾护航的人可是岳飞,他要是打不出来现在这样的战绩,那才有问题。
  
  要知道,历史上的岳飞,可是用兵如神,既能以少胜多,以步兵破骑兵,创下郾城、颍昌等战役的奇迹;又善统筹全局,构建起联结河朔的战略布局,让金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战术灵活多变,或奇袭,或固守,总能精准拿捏敌军的弱点,将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握于手中。论治军之道,他铁腕整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让岳家军成为百姓心中的“仁义之师”。这种凝聚力远超一般军队,士兵愿为其效死,战力自然远胜寻常。
  
  纵观中国历史,能集顶尖战术、严明治军、崇高信念于一身者寥寥可数,岳飞便是其中之一。
  
  有岳飞帮赵樘打仗,赵樘能在前线屡建奇功,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仅赵樘如此,五女的儿子,甚至是赵俣的所有儿子,只要是上了战场的,身边都有能征善战之将给他们保驾护航,其中不乏岳飞、刘锜、杨沂中、牛皋、张宪这样的未来名将。
  
  对军队和前线战事更了解的李琳,知道赵俣的一众儿子虽然看起来表现的都不错,但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包括赵樘和赵开)其实也就是正常偏上将领的水平而已,他们之所以打出来了比同龄人更耀眼的战绩,主要还是他们身边辅佐的人厉害。
  
  这在心高气傲的李琳看来,有什么好骄傲的?
  
  所以,李琳没搭理又想翘尾巴的张纯,而是直截了当地对麻晓娇和袁倾城说:“发现新大陆了,橡胶、玉米、土豆、红薯、辣椒、向日葵全都带回来了。”
  
  麻晓娇和袁倾城大喜!
  
  有了橡胶树,其对工业革命的推动堪称颠覆性的助力。
  
  橡胶最直观的价值,在于其弹性与密封性的天然优势。在工业机器运转中,传动装置的衔接、管道接口的密封长期依赖皮革或金属,前者易磨损、后者难适配,始终是制约机器效率的瓶颈。
  
  而橡胶制品,无论是传动皮带还是密封垫圈,既能承受机械高速运转的摩擦,又能紧密贴合不同规格的接口,能大幅降低机器的故障率,让蒸汽机、纺织机等核心设备得以稳定持久地运转,效率提升何止数倍。
  
  更关键的是,橡胶的绝缘性为电力时代的到来铺就了基石。
  
  之前,大宋的电线就受限于导电材料的困扰,使得电器难以发展,像电灯和电报,已经发明出来了,却因为电线的问题,始终都没有派上大用场。
  
  而橡胶不导电的特性,使其成为电线外层的理想包裹材料,既避免了电流泄漏的安全隐患,又让电力得以通过线缆输送到远处,它必将推动电动机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新核心动力。
  
  此外,橡胶的可塑性还将催生出无数新型工业部件。从减震的轮胎,到精密的密封圈,从耐磨的传送带,再到柔韧的软管,这些以橡胶为原料的零件,会让机器的结构更精巧、运行更平稳,极大地拓展了工业设备的应用场景。
  
  这么说吧,小到木自行车、人力车、自行车、纺织厂里的细纱机,大到汽车、火车,都会因橡胶部件的加入而性能跃升。
  
  可以说,橡胶的出现,如同给工业革命装上了“缓冲垫”与“润滑剂”,让这场必将席卷世界的技术变革得以更顺畅、更深入地向前推进。
  
  对于工业革命的主导者麻晓娇来说,得到橡胶,就跟干旱的大地迎来了甘霖一般,让她心中盘桓已久的诸多工业蓝图终于有了落地的根基。
  
  麻晓娇兴奋至极地说:“有了橡胶,机车的制动系统能再提一个层级,车厢的减震装置也能彻底革新,火车的运速和运力都要翻倍。还有电线,终于可以告别天然树脂+麻布多层包裹了……”
  
  麻晓娇一口气说了几十种橡胶的用处,口若悬河。
  
  可见,得到橡胶,让麻晓娇有多高兴。
  
  袁倾城也很高兴,虽然在她的努力下,大宋的粮食产量已经翻了好几倍,瓜果蔬菜也已经丰富起来,但玉米、土豆、红薯的引入,对大宋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还是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这三种作物耐旱耐瘠,适应性远超传统的稻麦,它们既能在北方旱地、山地扎根,也能在南方丘陵、贫瘠地块生长,极大地拓展了可耕土地的边界。还有,在灾年时,稻麦可能因水旱绝收,而土豆、红薯埋于地下,抗灾能力极强,足以成为百姓的“救命粮”。它们的高产特性更能直接提升粮食总量。据试种测算,一亩红薯的产量可达稻麦的数倍,这意味着同等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口,从根本上缓解大宋人口增长与粮食短缺的矛盾,让流民减少、户籍稳定,为社会生产提供更充足的劳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