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道不同者难与谋(上) (第1/2页)
“我手中的旨意,对于河南汉儿来说,乃是有着天大的好处。”
石琚踏过浮桥,来到仆散忠义的大营之中,随后畅通无阻地直抵中军大帐,迎面就是仆散忠义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石琚微微皱起眉头,却是一言不发,来到右首第一个座位前缓缓坐下,身上甲叶子随之哗啦作响,引得帐中众将纷纷侧目。
虽然此时乃是战时,理论上所有将领都不得卸甲,却大部分都是身着铁裲裆罢了,哪有身着重甲来参与军议的道理?
不过坐在首位的仆散忠义似乎没有在意这些小事,就像他也不在意汉儿军将领一个都没来一样,只有十分的兴高采烈之态。
杜无忌扶刀侍立在石琚身后,见到此景不由得犹疑起来。
左首第一人纥石烈良弼同样起身说道:“倒也不仅仅对于河南汉儿是个好消息,可以说对全军都有好处。”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石琚皱起眉头,就连那些女真、渤海、契丹等胡人军官也有些不安起来。
官家所说的坏事大约真的是坏事,至于好事……那也有极大可能是对官家来说是好事,具体落到每个人头上时,很有可能就是压下来一座山了。
仆散忠义也没有废话,从身侧木匣子中拿出札子,摊开后大声念道:“门下,朕膺天骏命……”
一连串文绉绉的词汇念完,饶是杜无忌粗通文墨,也觉得头昏脑涨,根本搞不清楚旨意在说什么。
但是他看着石琚越来越严肃的面容,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片刻之后,仆散忠义念完圣旨,却没有任何解释。而纥石烈良弼则是立即起身,在众将惊愕的眼神中,同样从身侧一个木盒中拿出一卷黄绸。
“门下,朕膺昊天之眷命……”
这下子,不仅仅是能听懂旨意的石琚满脸震惊了,就连斗大的字不识一斗的各路夯货们也察觉出来不对了。
仆散忠义与纥石烈良弼的陛下能是同一个吗?
两个陛下的旨意能是一回事吗?
纥石烈良弼仿佛也知道众将听不太懂,只是匆匆念了一遍之后,就满脸和煦的笑道:“刚刚我念的圣旨乃是燕京所发,而都元帅的旨意则是汴梁所发,但其中的意思乃是一样的。”
“国家欲以河南之地封赏功臣,在单州、宿州、泗州、寿州、颍州、蔡州、唐州、邓州,八州之地设立藩镇,以酬诸位之功。”
这话可就太明白了。
杜无忌脑中轰鸣作响,却立即看到了帐中唯二的河南汉儿,侯元谅。
见到对方也是面露惊骇之后,方才微微放下心来。
且不说两个河南汉儿各自失态,帐中其余人反应也不一。
首先说这两封旨意,完颜雍的意思是河南全都特么不要了,都分出去,毕竟此时大名府都可能保不住了,还要什么河南。
但是河南乃是完颜亮的势力范围,都城汴梁就在河南,完颜雍大笔一挥,把完颜亮的首都都扔出去了,仆散忠义哪能答应这些。
也因此,仆散忠义将如今局势向汴梁汇报之后,太子完颜光英再与完颜亮书信往来,商议一番,随后就定下了这八州之地,作为藩镇封赏出去。
这必然是要冒巨大风险的,因为这些藩镇封出去,很有可能会立即倒戈相向。
然而如今河南南部已经失控,情况无论如何都不会更糟了,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
但是对于那些被封赏之人,事情就更加离谱了。
这八州之中,宿州、泗州在汉军手中,想要拿回来,说不得就得打一场大的。
而寿州是宋金兵马决战之地,现在宋军数万大军还在下蔡坚守呢!
至于唐、邓二州,则是直面宋国的襄樊之地,虽说成闵被仆散忠义一棒子打了回去,可谁又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侵攻?
尤其是猛安谋克户们,部族与家人都在河北甚至辽东,吃饱了撑得扎根河南?
当日完颜亮搞得人心尽失,如同完颜福寿这般的曷苏馆路猛安都不听号令,不就是因为将猛安谋克户们强行南迁吗?
可对于在场唯二的河南汉儿来说,杜无忌与侯元谅也同样没什么喜意。
如果这封旨意是去年发来的,那二人很有可能还能欢欣鼓舞一些,然而如今都打成了这幅模样,眼瞅着哪方都没有善罢甘休的架势,在其中辗转腾挪可就太难了。
然而,无论杜无忌还是侯元谅都明白一个道理,所谓千人千面,自己不愿意,不代表别人也没有野心。
河南豪强这么多,总有人会想要拼一把,以此来获得阶级跃迁。
关键就是这些脑子不清楚的人会瞬间名实俱全,自己还得在其麾下听令。
真特么扯淡。
石琚脸色阴沉,看着纥石烈良弼,良久之后方才展颜一笑:“良弼相公,都元帅,只是不知道我这平章政事,可有一二封赏?”
纥石烈良弼笑容不减:“若是石相公愿意,封个王爵又有何不可?”
石琚闻言笑容转冷。
说句实话,若是金国中枢真的有诚意,此时若是封石琚为公爵,他还能相信一二。
王爵?
开什么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