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章 天下诸国的皮,又痒痒了! (第1/2页)
半个月后,赵朔在大安殿后面的仁政殿,接见了张林和张世杰。
张林今年四十二岁,身形高大魁梧,比寻常汉子高了半个头。肩宽背阔,面庞方正,留着干净利落的胡须。
赵朔对麾下千户一级的军官,还是比较熟悉的。
他都见过张林几十次了,知道张林有个绰号叫“张大刀”。此人不但杀伐骁勇,而且人情练达,曾经和李全拜过把子,和杨安儿也以兄弟相称。
但赵朔还真不知道,张林有水军方面的才干。
张世杰就是赵朔第一次相见,此人看年纪还不到三十岁,身材中等,不似张林那么雄壮。但身姿挺拔如松,面上轮廓分明,两道浓眉入鬓,双目炯炯有神,气质着实英武不凡。
君臣见礼已毕。
赵朔道:“本王今日招你们俩前来的目的,想必你们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为了筹建我国海军之事。首先就是筹备海军的地点,你们俩有何意见?”
张林站起来,微微躬身,道:“末将以为,我国的海军基地,无非是两处选择,一个是登州港,一个是莱州港。这两地的港口都是现成的,王上直接下旨征用即可。”
“登州港在隋唐时期,就是中原地区通往辽东、高丽和扶桑的主要门户。”
“当初唐太宗征高丽时,海路劲卒就是在登州港附近集结。沿途充分利用庙岛群岛和辽东、朝鲜的近海海面航行,便于粮食及淡水的补给,是最为安全可靠的航线。”
“莱州港也不错,南通吴越、北通幽燕,是‘南海北海之通津’。无论我国日后征伐高丽、扶桑,还是南征宋国,都甚是方便。”
“而且,莱州港到高丽和扶桑,虽然比登州港要绕一些远路,但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更为可靠和安全。”
“到底如何选择,请王上示下。”
赵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张世杰看来,道:“张世杰,你说呢?登州港好,还是莱州港好?”
张世杰却微微摇头,道:“末将以为,这两个港口都不太好。张千户只是考虑了日后用兵的方便,却没有考虑王上组建水师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将封国各地通过海路联在一起。”
“既然如此,王上就需要能够远渡重洋的,前所未有的大船。也就是说,需要前所未有的深港。”
“登州港、莱州港的情况,末将已经调查过了,恐怕并不符合王上的需要。倒是胶州板桥镇的港口,不但冬无酷寒,夏无暑热,而且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一百多年前,板桥镇港口为宋国所有时,是长江以北第一大港。来自高丽、扶桑、大食以及南海诸国的商船频繁停靠,‘少海连樯’‘千帆林立,商贾辐辏’。”
“只是后来金国兴起,板桥镇港口迅速衰落下去,如今只是做些私港贸易。”
“从长远来看,末将以为,将板桥镇港口,作为我国的海军基地最为适宜。”
板桥镇港口?
赵朔还真有些印象,这个港口就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青岛港的附近,可以算作青岛港的前身。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青岛港肯定比登州港、莱州港强得多。
赵朔当即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就选板桥镇港口吧。除了张世杰说的那些理由之外,本王以为登州港、莱州港贸易甚多,海军征用,恐怕对百姓多有不便。现在板桥镇港口的贸易最少,海军征用,最不扰民。”
“王上英明!”
“选定了海军基地,就是造船了。关于这点,你们俩有什么想说的?”
张世杰微微摇头,道:“末将混迹襄阳水师近十年,只懂一些水上作战的本事,关于造船之事就所知不多了。”
张林道:“如果王上只想征高丽、扶桑和宋国的话,凭现在的造船技术就差不多了。但如果王上想要航向远洋,就必须用更好的木材做龙骨。”
“据末将所知,世上最坚硬的木材叫铁力木。这种木材生长在大理国,以及宋国的广南西路(广西),以及广南东路(广东)的深山之中。”
“深山伐巨木,再完整的运出来贩卖,肯定价格相当不菲。而且,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宋国和大理国的官府知道,说不得就会横加阻挠。”
赵朔想了一下,道:“那铁力木就先算了,你们先依照我给出的图纸,造一种新型船只。如果实在缺了铁力木不行,本王自有办法。”
“是。”
赵朔给的图纸,就是荷兰远洋船只的大致样子了。
华夏船造船主要用杉木。
杉木肯定是不如橡木坚固的,这些杉木船只能否如荷兰船只一样抗深海中的风浪,赵朔也信心不足。
不过,没关系。
现在他的海军只是刚刚开始组建而已,先仿造出荷兰远洋船只再说。
另外,赵朔看到后世网络上一个观点,华夏古代船只抗风浪的能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采用卯榫结构。
这种结构几乎不用钉子,堪称巧夺天工。不过用在远洋船只上,纯以木材卯榫组合的船只,就不如简单粗暴用钉子组合的船只坚固了。
赵朔也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交代张林和张世杰造船时进行一些试验,看看什么部位用卯榫结构好,什么部位用钉子好。怎么坚固就怎么来,完全不必考虑钉子的成本。
另外,赵朔还发了一道旨意给西都的郭德海,让他现在就开始砍伐黑海沿岸的巨大橡木,为日后造橡木巨船做准备。
刚砍下的木头是不能用来造船的,至少得经过三年的阴干。
现在就得开始未雨绸缪了,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另外,赵朔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记载。
四百多年后,罗斯人和土耳其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亚速海海战。
在这场大战中,土耳其人集中所有的火炮,向罗斯彼得大帝的指挥舰猛轰。结果,这些炮弹刚碰到彼得大帝指挥舰的舰体就被反弹出去,彼得大帝的指挥舰连中数弹,却丝毫没有受损。
原来,这艘战舰是用罗斯沃罗涅日地区的“刺橡木”制成的。这种特殊的橡木表面泛紫黑色,看上去平平常常的,却坚硬似钢铁。
后来,彼得大帝把这种神奇的刺橡树封为国宝,派兵日夜守卫。沃罗涅日市,也因此以俄国“海军的摇篮”的名号载入史册。
这种刺橡木的坚固程度未必就在铁力木之下,开采起来可比铁力木容易多了。
现在到底有没有“沃罗涅日”这个名字,赵朔也不大清楚。
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术赤,告诉术赤沃罗涅日的大致方位,请术赤帮忙寻找。
当然了,即便只有普通橡木也已经能够造远洋船只了。找到了这种神奇的“刺橡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找不着也没关系。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眨眼间就是十个月之后。
张林被任命为海军正红旗万户,张世杰被任命为海军正红旗第一千户。
现在这个万户是不满员的。
赵朔将张林所在的那个千户,从汉军镶黑旗中抽调出来,作为海军正红旗的骨干。
然后允许张林从山东沿海渔民中招兵四千,进行操练。
船厂也开始组建起来,赵朔暂时定下了三千工匠的名额。
这些船厂的工匠和赵朔其他工坊内的工匠的待遇等同。他们不但待遇颇佳,而且有了发明创造会给予重赏。
这个船厂也是张林主管,开始仿造荷兰远洋船只。
第四批的三十万移民已经出发,他们将前往遥远的西罗斯和南亚地区。
赵朔的汉军八旗开始扩军,新设了汉军正红旗第二万户,汉军正蓝旗第二万户。
毕竟,山东河北有一千五百万子民呢,八万野战军确实不够多。赵朔也不着急,先扩军两万,让汉军八旗的总人数达到十万再说。
这十个月的时间,窝阔台开始巡视草原,大加赏赐,或明或暗地增强自己的权威。
他酗酒的毛病依旧没改。铁木真去世前,要他每月饱饮不超过三次。察合台不放心窝阔台,临回封国之前特意留下了一个监酒官,专门监督窝阔台执行铁木真的遗旨。不过结果嘛,只能说呵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