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亚里士多德大师又错了 (第2/2页)
然而,道家青年并未回答,而是笑道:“证据当然有,只是不能告知诸位。诸位若想知晓,可往大秦求知!”
听到道家青年的回答,老者很想说“你是不知道,所以才不肯说”,与他同样想法的巴克特里亚学者有不少,可也有一些学者觉得秦国人可能真掌握了太阳才是世界中心的证据。
倘若此事为真,那将是颠覆当今天文学界的大事。
也许,他们该前往秦国一趟,万一是真,他们便是从秦国带回伟大真知的先行者,荣耀、财富将随之而来,这可能是他们此生中最重大的机遇。
道家青年又道:“至于我们人,乃至世间万物的组成,自然是由元素组成。”
听到“元素”二字,老者道:“在亚里士多德大师对万物的理解中,我们这方天地的物质由‘水火气土’四元素组成,而天上的日月星辰由‘以太’组成。”
道家青年笑道:“那我大秦所认为的元素与诸位不同,在我大秦所认为的元素远比五种更多,且很多事物并由单一元素组成,而是多种元素混合组成。”
“你说我们这方天地的物质由‘水火气土’组成,那金银等物是何组成?我们所见的光又是何组成?草木又如何?”
这问题自然难不住老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元素说”虽在后世看来是错的,但其真思考出了一套归纳世间万物的方法。
老者答道:“草木为‘水火气土’四元素混合组成,土元素为草木提供形体,固定器结构,如其枝、根变为土元素组成。”
“水元素构成草木的汁液、水分,草木也如我等人一样需要呼吸,气元素与草木的呼吸相关,火元素使草木温暖,并为其生长提供动力。”
“金银等物为‘水土’元素组成,主体为土元素,因而金银为固体,常埋于地下,但又有水元素混合其中,因此金银可被熔化,像水一般。”
听着似乎有些道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自圆其说,但大秦学者团们知道这是错的,只是他们不好反驳。
道家青年问道:“可否认为这五种元素即为世间万物最基础的构成,不可再分?”
老者点头道:“自然是!”
听到这个回答,道家青年笑道:“那如果可以再分呢,比如水。”
老者当即摇头道:“这不可能,水可转换为其他元素,但绝不可能再分,水是世间最基础的元素。”
元素之间可以转换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说中较为高明之处,要是没这个理论,元素说便没法解释很多现象。
但元素说也定死了元素可以转换,却不能再分解为更基础的物质,也就是给他们搞个电解水实验,立刻会让他们信仰崩溃。
道家青年没再继续说,但其话中的意思已透露给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们:基本元素还可以再分,你们崇信的元素说是错的。
老者也听出来了,皱了皱眉,咋感觉秦国人想驳倒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学说?
这可不行啊,亚里士多德大师一定是对的,错的肯定是秦国人。
老者决定从其他地方让秦国人领略到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厉害,他道:“有两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若从高处落下,诸位认为是轻的先落地,还是重的先落地?”
亚里士多德大师已经给出了答案,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这个结论在后世看,自然是相当离谱,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被很多人认为的“正确”,甚至这个“正确”还存续了一千多年,让人们一直深信,直到十六世纪才被伽利略给推翻。
道家青年没回答,这次回答的人是新墨弟子,也是名年轻人,他道:“阁下可是想说重的更先落地?然而,在下却要告诉阁下,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秦国人怎么又给出了一个在他意料外的答案?
但老者笃定这次是秦国人错了,笑道:“阁下错了,是重的先落地,因其更重,会比轻的下落更快,这是孩童一想也知之事!”
对老者将他说得连孩童也不如,新墨弟子也不生气,笑道:“有些事光凭空想是想不出结果的,有时候,自认为正确的常识,往往并不正确。”
“阁下肯定未亲自实验过,只是因为那是那位亚里士多德大师所言,加之自己凭空想了一番,便觉得对。”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在今日,让人直接实验一番,如何?反正制作所用器具并不难。”
听到新墨青年让直接上实验,老者心里一突。
一直以来,他都没觉得这个学说有啥问题,想想也是嘛,重的肯定比轻的更先落地,所以从未亲自实验过。
现在秦国人让直接上实验,肯定是他们已实验过了,并看到结果了啊。
坐在台下的欧西德穆斯一世看看老者,又看看新墨弟子,也来了兴趣,他也很想知道是谁更先落地,对身边几名侍卫下令:“你们,去准备几颗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给我从高处丢下,看谁先落地,然后回来禀告给我。”
几名侍卫连忙出了剧场,去做提前了一千八百年的“比萨斜塔扔球实验”,当然这实验在大秦早做过了。
在几名侍卫离开去做实验后,老者继续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大师认为白光是最纯净的光,其他光相比于白光,都不纯净。”
他讲亚里士多德大师对光的理解,这次应该不会被秦国人给反驳了吧?
那轻重两球谁先落地,还可以直接做实验,可光是否纯净,秦国人总该没办法证明。
老者刚生出这念头,便见到在对面的大秦学者团中,那名据说是出自秦国墨家学派的年轻学者又开了口。
新墨弟子摇了摇头,道:“那位亚里士多德大师又错了,白光不是最纯净的光,而是最不纯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