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六十五章 朱棡:奏事的艺术 (第2/2页)
朱元璋将奏折合起,丢到桌案上:“为了大明百姓,搜刮四个盐商的家产又如何,让朕说,金隆壻等人是有过错,但还谈不上死罪。”
对于商人,朱元璋并不怎么待见,纵使商人给朝廷带来了不菲商税、关税。
商人的财富就应该分一些给朝廷。
理由?
朕想要,这算不算一个理由?
也就是顾正臣聪明,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劫掠商人财富,充实国库,还让自己过了一把瘾,只是卖珊瑚卖得高兴,一不小心卖多了,几年过去,珊瑚的价格都还没起来……
至于北平商人,搜刮了就搜刮了,大不了让盐运使司给他们一些盐,偿还便是。
朱棡见朱元璋是这个态度,趁热打铁:“可是父皇,盐商的家产被搜刮空了,还是补不上这个缺口,金参政等人给朝廷上书也毫无音讯,为了不让那三万军民饿死在山里,他们竟——”
朱元璋皱眉:“怎么?”
朱棡咬牙:“他们竟然豁出去了性命,安排好了后事,让人出关走私盐铁,意图换取一批牛羊马,然后再折为钱粮去补救服徭役的百姓。”
朱元璋眼神一下子变了。
原本还温和慈善的目光不见了,变为冰冷,寒气逼人。
“走私盐铁?”
朱元璋侧头看向朱棡。
朱棡没有回避,点了点头:“走私盐铁出关时,先生就在喜峰口,没有阻拦。”
“为何?”
朱元璋站起身,影子从椅子后面拔了出来。
朱棡喉咙动了动,言道:“先生的考虑是,有人出去散播消息,能让消息不局限于捕鱼儿海或新泰州,更有利于草原上的各部落首领主动劝说元廷南下,形成有利局势。”
“当然,也有换一批物资,补给百姓,增强朝廷公信,收揽民心的考虑。但先生说了,无论他们的动机多正当,目的多高尚——哪怕他们两袖清风,不为私利,走私盐铁是重罪,不容宽恕!”
“所以先生要儿臣代为弹劾,并主张杀了金隆壻,杀了张龙,杀了所有参与走私盐铁的官员,并希望朝廷补发这两年多以来,欠下三万服徭役百姓的二十七万两银钞、二十一万石粮,还有四盐商的十一万家产……”
朱元璋踢开椅子,怒不可遏:“朕还没喊杀,他倒是全说了,还敢来讨债!朕让他去北平,是为了办北伐大事的,结果呢,就给朕这么一个烂摊子?”
朱棡能理解老爹此时的心情。
先生说得没错,走私盐铁这事一提,父皇必然会喊杀,只要提前喊出来,将词说完了,父皇就是想发怒,也不好重复别人的词……
这事需要保密,万一被父皇知道了,先生就是挨两顿揍也未必管用……
说起来,还是先生水平高,这事奏报的先后次序很重要,若是倒过来先说走私再说原因,那金隆壻、张龙等人必死无疑。
无他,父皇压根听不下去后面的话,现在循序渐进,先建立一个形象,打下一个基础,说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再抛出最后的问题……
如此一来,父皇即便动怒,也会有个度,不至于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