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工业国的建立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整个血港渐渐忙碌了起来。
伊莎贝拉那边征召起了大量军队,与之前的军队不同,这次征召的士兵们不仅仅需要作战,还提出了一些文化方面的要求。
伊莎贝拉的要求并不高,可以认字,能看懂战术手册就够了。
若是放在其他地方,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能识字的人手被送去战场,这是难以理解的巨大浪费。
但在血港.就还好。
卡斯特尔在血港推行的通识教育是不遗余力的,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被送去了学校,学费伙食费全免。
大人们虽然不提供免费餐食了,但只要想去学,就一定能去的了。
最开始时,卡斯特尔将学校作为了救济手段之一,既让灾民们吃的上饭,又能学些东西,涌进来了大量的难民。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在露天搭个棚子就是学校了。
但卡斯特尔极为强大的基建能力很快就跟上了,一栋栋学校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建起。
佐伊曾有些担心是不是一次建的太多了,毕竟这一批人应当是最多的,等他们毕业了也就空出来了。
但修斯却让工程队放开手去建,确保学校完全够用才停下。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血港的发展速度远超所有人预期,工业的规模化效应就像滚雪球,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很快血港就开始虹吸附近的人口,被战争逼得无处可归的难民们大量涌入,血港的方案依旧是以学校代替救济。
密修会甚至会在学校中开办救济食堂,他们的圣水并不神圣,人们却会在食堂中虔诚祷告。
这一番操作下来,血港的识字率被拉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比例。
而并非所有人都擅长学习,可以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许多年纪大了,或者学习能力不佳者,识字也就是他们的极限了。
这在血港只能谋求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
而如今,提斯大公给了他们一条新的路——参军赚取军功。
伊莎贝拉未必有多仁慈,但却绝不吝啬,她开出的价码极有吸引力,哪怕这是卖命的价码。
而且只要参军,便可以带薪去学校学习,后续如果想要深造,所有的支出全免。
很多人不爱学习,但如果学习还发钱的话,倒也没那么反感了。
不仅仅是提斯这边,卡斯特尔也在征兵。
虽然理论上卡斯特尔只负责支援,但修斯并没有幻想着可以完全不管战场上的事情。
退一步来说,伊莎贝拉征兵,卡斯特尔却只负责生产,不就成了邻居囤枪我囤粮么
而且护教军的小伙子们也不答应,年轻的士兵们渴望着功勋,指望一群当量崇拜的人爱好和平?未免太过理想化了。
因此修斯也在组织着远征军,只是没那么着急而已,按部就班的推进着。
这次的远征军与去往北境的不同,并非全是陆军了,而是有相当部分的海军与空军,地上的主战场则以伊莎贝拉为主。
顺便一提,为了区别于北境的远征,这次与莱茵作战被正式命名为了“大远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