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欲上市 (第2/2页)
所以,陈光良其实不高兴看到子女私自去创业。当然,如果真创业,失败对于他这个家族来说,好像也损失得起。
“司叶子,我们抵押银座的那幢物业,应该可以贷款100万美金以上;另外,我再给你100万美金,算是你替我养儿子的辛苦费。两笔资金加起来,我们全部去投资证券,股票我选好了,继续买进丰田、松下、索尼、日立、东芝.这些股票。”
投资这些股票,都是长期投资,理论上是在1989年底套现。
不过期间,日本在奥运会(1964)似乎回调不少,当然这些都无所谓,也不用管。
司叶子留着和奥黛丽赫本一样的短发,日本传统女人的韵味十足,此时她闻听又能获得资金,并没有很高兴,而是说道:“陈先生,两个儿子也是我的,我不需要辛苦费。”
陈光良勾勾手,示意司叶子,她马上起身,迈着小碎步来到陈光良身边,然后躺在怀里。
鲜艳的和服下,是白皙娇嫩的肌肤。
陈光良抚摸着她的脸蛋,说道:“我要让儿子们成为日本最有钱的人,所以会一直给你钱,并教你投资。等他们成长起来后,我又会亲自指导他们投资生意。所以,这钱不是奖赏,而是我作为父亲的责任。”
司叶子并没有很高兴,是因为她在忐忑这段感情中,陈光良有没有真心对待她,是不是只知道拿钱打发她。
“那我算你的太太吗?”
“算,算我的四太太。”
司叶子大喜,主动说道:“我知道你不方便公开我们的关系,但有你这句话就已经足以。”
陈光良感慨的说道:“不是不方便公开,而是我前面的子女已经长大,不宜大张旗鼓。”
没有必要再去融合了,哪怕是奥黛丽赫本的三个孩子,也远不会有严人美和蒋梅英两房的子女关系好。
毕竟两房子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香港相处,从小建立的关系。
奥黛丽赫本的子女尚且如此,如果再将司叶子的孩子介绍,恐怕适得其反。
不过,陈光良准备在六十年代成立家族办公室,届时司叶子及孩子是可以进入的。孩子们长大后,能不能合作,能不能成为朋友,就要看他们的意愿。
整体来说,四房子女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将来商业上甚至可以合作。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海外资本也涌入香港,这些资本包括东南亚及欧美的。
资本涌入香港,投资最大的便是地产行业,所以香港的地产在经过去年(1958)的暴跌后,已经第一时间恢复过来,并且上涨了不少。
地价方面依旧是涨幅最大,住宅地皮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80~200港币每平方尺,工业地皮的价格也在160~180港币每平方尺(这一时期工业地皮值钱),而中环的商业地皮价格则高达1600港币每平方尺。
相当于,中环好地段的商业地皮,可建一流商业大厦的,已经是基本需要2000~3000万。
陈光良在中环拥有六幢贵重物业:德辅道中的环球集团大厦、德辅道中的香格里拉酒店、毕打街的长江广场(原连卡佛大厦)、毕打街的康乐大厦(原香港大饭店)、皇后大道中的连卡佛大厦、花园道1号的平安银行大厦。
仅是这六幢贵重的物业,价值就已经超过2.5亿港币以上。
长实集团的会议室里,高层们齐聚一堂,包括地产业务、酒店业务(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零售业务(连卡佛集团)、食品业务(维他奶)的高层。
陈光良坐在主席位上,意气风发的说道:“各位,我打算在三年时间内,将长实集团进行上市。上市的资产包括地产部分、酒店业务、零售业务、食品业务这四大资产,但不包括储备地盘及待重建地盘。所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将业务重新进行分配,将储备地盘及待建地盘划分为我的私人企业,债务则留在上市资产上。”
稍后,严宽询问道:“上市的目的是什么?长实集团目前拥有非常强大的盈利能力,商业部分收租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酒店、零售、食品都能提供很大的盈利贡献。”
言下之意,无需上市,长实也能发展。
陈光良点点头,但随即说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很多建筑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去支持,例如新加坡乌节路的商业综合体、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以及日本商业地产的布局上市企业的优势是集资,可以将股民的钱化作自己的钱,而无需支付庞大的利息开支,这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前世怡和在1961年上市,市值最高31亿港币,筹集资金9亿港币,结果第二年市值就暴跌,仅剩下10多亿的市值。
这不就是妥妥的抢钱嘛!
长实集团在香港的信誉,虽然不及怡和(单独论),但1961年上市时,筹集数亿资金也是轻轻松松。
陈光良拿着这些钱,买下他个人手中的新加坡、日本、香港的地皮和地盘,相当于将股民的钱,拿到他的私人手中。
后面长实集团的股票必然会暴跌,因为银行危机什么的,他再将股权增持到在75%便是。
上市地位还是要保持的,只是可以趁着每一题股市大旺的时候,发行大量的新股;再趁着股市低迷的时候,将股权增持至75%。
这样上市企业就相当于有着源源不断的资金,而陈氏依旧可以牢牢的掌控。
有高层也说道:“上市的优势很多,但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会将利润与股东分享。”
言下之意还有,当心摊薄自己手中的股权;再说你又不缺钱,何必呢!
陈光良依旧是先点点头,表示有在认真听大家的意见,随后则说道:“无妨。适当的分享,有助于企业的知名度提高。而且长实集团不会满足一个香港的本地财团,迟早要去海外发展。”
“好的”
众人没有再发表反对的意见,开始纷纷出谋划策,准备进行资产上的分割,做上市前的一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