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31章 京城四少,多是青年才俊,更需敲打

第431章 京城四少,多是青年才俊,更需敲打

  第431章 京城四少,多是青年才俊,更需敲打 (第1/2页)
  
  汉中道上,旌旗蔽日。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汉中进发。
  
  中军帐内,文武齐聚,气氛肃穆。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将:
  
  “吕乂据守南郑,深沟高垒,以待援军。”
  
  “若欲取汉中,必先破南郑。”
  
  “然南郑城坚,强攻恐伤士卒。”
  
  “诸公有何良策?”
  
  参军杨仪率先出列:
  
  “丞相,南郑虽坚,然孤城难守。”
  
  “可分兵围城,断其粮道,待其自溃。”
  
  魏延立即反驳:
  
  “杨参军此言差矣!曹魏援军不日即至。”
  
  “若迁延时日,恐生变故。”
  
  “末将愿率精兵,三日之内必破南郑!”
  
  众将议论纷纷,帐中一时喧哗。
  
  忽见一年轻将领越众而出,金甲红袍,英气逼人:
  
  “末将关平,愿为先锋,取南郑献于丞相麾下!”
  
  诸葛亮凝视关平,见他眉宇间颇有乃父关羽之风,沉吟道:
  
  “坦之勇气可嘉,然南郑险要,不可轻敌。”
  
  关平昂首道:
  
  “丞相明鉴,家父常教导:为将者,当知难而进。”
  
  “末将虽年少,愿效死力!”
  
  诸葛亮见关平意志坚定,终于点头:
  
  “既如此,予你五千精兵,为前部先锋。”
  
  “切记:遇事当与副将商议,不可轻进。”
  
  关平大喜,欣然从命:
  
  “末将领命!”
  
  关平率军疾行,不日已至南郑城外三十里。
  
  副将谏道:
  
  “将军,南郑地势险要,宜先遣斥候探明虚实。”
  
  关平不以为然:
  
  “……汝多虑了。”
  
  “我观城上旌旗稀疏,守军必不多。”
  
  “当乘其不备,速战速决。”
  
  遂不听其言,径率大军直逼城下。
  
  南郑城头,吕乂早已严阵以待。
  
  参军程武指着城外汉军:
  
  “府君,关平年少气盛,果然轻进。”
  
  “可按计行事。”
  
  吕乂冷笑:
  
  “黄口小儿,也敢犯境!”
  
  “传令:待敌军过半桥时,弩箭齐发!”
  
  关平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便令部将周绍率兵抢关。
  
  周绍挥舞大刀,一马当先:
  
  “儿郎们,随我来!”
  
  汉军蜂拥而上,刚至桥中,忽听一声梆子响,城头顿时箭如雨下。
  
  那弩箭力道惊人,竟能连发十矢。
  
  汉军不及防备,纷纷中箭倒地。
  
  周绍身中数箭,血染战袍,犹自死战。
  
  关平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退军时清点人马,折损三百余众,周绍重伤。
  
  败报传至中军,诸葛亮乃命魏延随关平同往察南郑地理。
  
  魏延乃精选百骑,趁夜疾驰至南郑关前。
  
  月明星稀,关隘寂静。
  
  魏延仔细观察,见关前木桥似有新土,心中生疑。
  
  命士卒以长矛探路,果然发现桥上设有陷阱。
  
  正当此时,
  
  关上火把齐明,吕乂亲自率军杀出:
  
  “齐将休走!”
  
  魏延拨马便回,不料马蹄陷入桥面陷阱。
  
  战马悲鸣,险些将他掀落。
  
  危急关头,魏延纵身跃起,弃马步行。
  
  魏将王窦挺枪刺来:
  
  “贼将纳命来!”
  
  魏延侧身闪过,反手夺过长枪。
  
  就势一刺,正中王窦咽喉。
  
  魏兵见状骇然,不敢上前。
  
  魏延趁机大呼:
  
  “儿郎们,随我抢关!”
  
  守军见有魏兵在关前,不敢放箭,被魏延率众一举夺下关隘。
  
  魏延得胜回营,具陈前事。
  
  诸葛亮听罢,面色阴沉:
  
  “传关平!”
  
  关平入帐,跪拜于地:
  
  “末将参见丞相。”
  
  诸葛亮拍案而起:
  
  “关平!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
  
  “今既不明敌情,又不断查道路,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魏将军几乎丧命,汝可知罪?”
  
  关平汗流浃背:
  
  “末将知罪……”
  
  “既知罪,当按军法!”
  
  诸葛亮厉声道,“左右,推出斩之!”
  
  帐中顿时哗然。
  
  张苞率先跪求:
  
  “丞相明鉴!关将军虽有过,然其父云长公于国有大功,乞望宽恕!”
  
  关兴见着张苞先求情,他才第二个出来求情。
  
  “丞相,就请念在关家于朝廷多年功劳的份儿上,饶过家兄这一次罢!”
  
  赵广、太史亨等将领也纷纷跪地:
  
  “望丞相法外开恩!”
  
  诸葛亮羽扇重顿,沉声道:
  
  “军法不明,何以令众?”
  
  “今日若赦关平,来日何以约束三军?”
  
  “如今军中年轻人,多仗父辈功勋,生起骄慢之心。”
  
  “这万万要不得。”
  
  正当此时,费祎匆匆入帐:
  
  “丞相息怒!祎有一言。”
  
  诸葛亮余怒未消:
  
  “文伟欲为关平说情乎?”
  
  费祎躬身道:
  
  “……非止为关平。”
  
  “丞相可记得,出征之前,关公曾执丞相之手,托付关平?”
  
  “言此子虽少不更事,然忠勇可嘉,望丞相善加教导。”
  
  诸葛亮闻言,神色稍霁。
  
  费祎见状,续道:
  
  “今若斩之,不唯负云长公寄托之意,亦负圣上淳淳教诲。”
  
  “乞丞相权记其过,容其戴罪立功。”
  
  关银屏也出来求情,声音清亮:
  
  “望丞相饶家兄这一次。”
  
  说着,她还偷偷瞥了眼一旁一言不发的李治,似乎是示意他帮忙说话。
  
  李治乃出面开口道:
  
  “坦之兄少年时,亦曾跟随家父学习兵法。”
  
  “今未能善加运用,小子代家父向丞相赔罪。”
  
  一听这话,众人面色皆是一变。
  
  大家都知道,这话一出口,关平的小命算是保住了。
  
  老首相的面子,终究是好使的。
  
  果然,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叹道:
  
  “……罢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
  
  月色如钩,凄清地照在汉军大营的辕门上。
  
  已是三更时分,
  
  中军帐外的巡哨刚刚换过岗,脚步声渐渐远去。
  
  唯有西侧一座营帐内,还隐隐透出烛光。
  
  几个人影在帐布上摇曳不定。
  
  帐内,关平赤裸着上身趴在榻上。
  
  背上纵横交错着三十道紫红色的鞭痕,每一道都肿起半指高。
  
  军医刚为他敷上金疮药,那药性发作时的刺痛让他不时倒吸冷气。
  
  “兄长……”关
  
  银屏跪坐在榻前,手中捧着湿巾,轻轻为他擦拭额上的冷汗。
  
  “疼得厉害么?”
  
  关平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敷药之后,好多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此番确实是我大意轻敌,折了数百将士,该当受此责罚。”
  
  张苞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只是没想到,丞相这次竟动了真格。”
  
  “三十花背,这要是让二叔知道了……”
  
  他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重重叹了口气。
  
  “看来往后,咱们可不能仗着父亲们的面子,怠慢了军法。”
  
  几位少年郎毕竟是京中权贵,其家族不仅仅是齐汉的新兴豪门。
  
  其父更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
  
  尤其以李治、关兴、张苞、赵广为首的少年郎,更是被戏称为是京城四少。
  
  在京中无人敢惹。
  
  在军中自然也是如此。
  
  军中有很多宿将,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少爷。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治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仍旧闭口不言。
  
  关银屏瞥见丈夫的神色,心中生疑,但并未当场询问。
  
  这时关兴从帐外端来一盆清水,换下关银屏手中已经染血的布巾。
  
  他看着兄长背上的伤痕,眼眶发红:
  
  “丞相也太狠心了,兄长随他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就算此番有错,训诫几句也就是了,何至于此……”
  
  “二弟切莫胡言啊。”
  
  关平突然提高声音,随即因牵动伤口而痛得龇牙咧嘴。
  
  “丞相执法如山,正是我军能立足天下的根本。”
  
  “我犯错受罚,天经地义,你们不可对丞相有半点怨言。”
  
  帐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关银屏为关平盖好薄被,轻声说:
  
  “兄长好生歇息,我们明日再来看你。”
  
  说罢,
  
  她向李治使了个眼色,二人先行告退。
  
  走出营帐,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夜晚的寒意。
  
  关银屏拉着李治走到一处僻静角落,这才低声问道:
  
  “适才在帐中,夫君似乎有话想说?”
  
  李治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方压低声音道:
  
  “……丞相并非真心要杀坦之兄。”
  
  “云长公的面子在那里摆着,他怎会不知?”
  
  “只是今日若不做这场戏,如何向众将士交代?”
  
  关银屏闻言一怔,旋即问:
  
  “既然如此,方才你为何不说出来?”
  
  “夫人啊,”李治微微摇头,“既然是演戏,知道的人多了,这戏也就白做了。”
  
  “何况丞相本意是要鞭策坦之兄,我们又何必拂了这番美意?”
  
  关银屏凝视丈夫片刻,忽然轻笑:
  
  “夫君如今,倒是越来越像李相爷了。”
  
  李治挑眉,凑近她耳边:
  
  “那夫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关家儿女,向来直来直往,没有你们李家那么多弯弯肠子。”
  
  关银屏别过脸去,声音却软了下来。
  
  “但既然嫁入李家的门,自当尽心竭力侍奉。”
  
  正当二人低声交谈时,
  
  关兴和张苞也从帐中走出,四下张望后,快步向他们走来。
  
  “正好你们夫妇都在,”
  
  关兴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我与苞兄商议过了,打算趁夜去劫南郑,立个头功!”
  
  张苞接话道:
  
  “南郑守军白日胜了一场,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今日巡哨回报,城中守将因今日小胜,正在城中设宴庆功。”
  
  “我料守备必然松懈,我们若率精兵突袭,必能一举破城!”
  
  关银屏闻言大喜:
  
  “两位兄长之言,正合小妹心意!”
  
  “如蒙不弃,小妹愿与兄长同去。”
  
  三人齐刷刷看向李治,目光灼灼。
  
  李治苦笑摇头:
  
  “你们这是……今日关平才受军法,你们就要犯忌么?”
  
  “一旦功成,丞相必不怪罪!”
  
  关兴急切道,“何况我等年岁渐长,却总被视作需要庇护的晚辈。”
  
  “丞相欺我等年少,不肯见用。”
  
  “今日偏要立下大功,让丞相看看我们的本事!”
  
  张苞也道:
  
  “正是!正是!”
  
  “我父辈鏖战袁曹百万兵时,那时何等的英雄!”
  
  “我们岂能一直活在父辈光环之下?”
  
  “总要教朝中那帮老人看看,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李治看着三人炽热的目光,知道劝阻已是徒劳。
  
  他长叹一声:
  
  “罢,罢,罢!”
  
  “你们都去了,我如今被你们拉上这贼船,也不得不同行了。”
  
  计议已定,四人各自回营调集本部兵马。
  
  关兴领一千刀斧手,张苞率八百长枪兵,关银屏带着五百骑兵,李治则调集七百弓箭手。
  
  共计三千人。
  
  众人饱食一顿,备足箭矢、火种等物。
  
  待到四更鼓响,便悄悄集结在营寨西侧的一个小门处。
  
  “诸位,”
  
  临行前,李治最后一次劝诫。
  
  “若事不谐,当速退,不可恋战。”
  
  关兴却已翻身上马,豪气干云:
  
  “治兄何必多虑!今夜必叫那川中耗子知道我中原俊杰的厉害!”
  
  月色朦胧,三千人马悄无声息地出了营寨,沿着山间小路向南郑方向疾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