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法师之上! > 第159章 四阶冰穴

第159章 四阶冰穴

  第159章 四阶冰穴 (第1/2页)
  
  这既是成本的限制,也是民众需求的真实反映。
  
  建造一座能精准报时、经久耐用的钟楼,难度是极高的。
  
  一座功能完善的钟楼,其核心在于驱动钟表的精密机芯。
  
  这并非普通的齿轮组,而是融合了机械原理与法师附魔技艺的造物。
  
  它需要大师级的钟表匠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手工调校,确保齿轮咬合分毫不差,更需要法师在关键部件添加“坚固”、“防尘”、“抗温差变形”等基础符文防护与加持,
  
  甚至需要法师协助校准钟摆的律动,以对抗细微的地质波动与强风带来的干扰。
  
  其内部的动力源同样昂贵:
  
  要么是依靠绞盘提升、需定期复位的大型配重砝码,要么是价格昂贵的魔晶,用以驱动更小巧但更烧钱的魔法钟机。
  
  这一切,都意味着惊人的花费和维护成本。
  
  所以,一座城市仅设立一座钟楼是在高昂成本下最实际的选择。
  
  显然,这一台大钟并不能覆盖全城的每个角落。
  
  但完全可以通过“信号传递链”实现间接覆盖。
  
  居住在钟声音量范围内的家庭,比如城市中心的工匠,在听到钟声后,告知邻里。
  
  郊区的村庄则会以教堂小钟或哨声呼应市政大钟,形成一套粗糙的中心-外围的信号网络:
  
  市集开放前半小时,市政大钟敲响,随后各街区的负责治安与公共事务的平民会敲击梆子,将信息层层传递,黄昏时分的宵禁钟亦通过这种方式,让城外的农民知晓城门即将关闭。
  
  当然,真要说没有那个财政多修建几座钟楼也不是。
  
  究其根本,在于大部分平民的生产生活,对于时间的精度要求本就不高。
  
  比如说农民,差不多日出后一小时下地劳作,太阳在最高点的时候休息进食,日落前一小时结束工作。
  
  这期间早半个小时,晚半个小时对于生产几乎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其它行业也大部分如此。
  
  部分对时间精度有要求的特殊职业,如教堂司事、面包师、医生,也可以通过简易计时工具来完成计时。
  
  比如教堂司事常用水钟,通过水流速度测量时间,确保宗教仪式按时进行;
  
  面包师则使用沙漏,控制面团发酵时间;
  
  医生会用蜡烛钟,即在蜡烛上刻痕,燃烧到刻痕处代表特定时间,判断药效或病情变化。
  
  这些工具便宜又实用,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对时间需要精准了解与控制的一般是贵族、法师、富商等上层人士的特点,他们尊贵,他们的时间也“尊贵”,才需要得到精确的把控。
  
  但正也因为是上层人士,他们买得起怀表,无需通过公共报时钟获取精确时间。
  
  这种情况与大背景下,一座城镇设立多座钟楼就成了件吃力不讨好之事。
  
  所以,艾莎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为何高德要如此“大兴土木”:
  
  北境可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所有钟楼的核心部件,都是花费大价钱从外界采购而来的。
  
  高德可以说是投入了与其当前财力不相称的巨大资源,才在包括学校在内的关键区域建立起这座钟楼网络。
  
  这按照她的想法,无异于一种奢侈的偏执。
  
  不过出于对高德眼光与能力的信任甚至是“崇拜”,艾莎还是带着这种疑惑坚定不移地执行高德的命令。
  
  高德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此举的目的:
  
  北境要走的路不一样,是类似于“工业化”的路线。
  
  效率对于工业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前提下,精准的时间观念是提高效率的利器。
  
  而培养时间观念最好的地方,就是学校。
  
  学校里的钟楼,不只是个计时工具,更是在教孩子们秩序。
  
  每天早上八时,钟声响起,学生们必须准时到校。
  
  每隔一小时,钟声响起一次,这是下课铃,学生们可以休息十分钟。
  
  当钟声再次响起时,代表是上课铃,学生们必须立刻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进行新的一节课程。
  
  下午五时,钟声宣告放学。
  
  这种日复一日的准时训练,会让学生们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养成高效的习惯。
  
  而且,钟楼的钟声能覆盖整个学校及周边区域,慢慢形成整个城市的时间秩序。
  
  现在的付出看似巨大,但未来收获的,是一个高效、有序、能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将是十倍,百倍的回报。
  
  对于高德的说法与观点,艾莎也有些似懂非懂。
  
  因为这个观念实在太新颖了。
  
  从来没有贵族或者统治者会认为子民需要形成时间秩序。
  
  但这就是北境!
  
  北境上出现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其它地方见不到的。
  
  所以艾莎心中不再存疑,只是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菲尼克斯第十通识学院的东侧,矗立着一栋比主教学楼小巧许多的石制建筑。
  
  它没有广场上的钟楼,也没有宽敞的活动场地,却同样传出影课的声音。
  
  这说明,这栋建筑同样是个教学场所,在进行授课活动。
  
  只是其中的学生有些特殊,并非是适龄儿童,而是身穿一模一样制服的三十余名壮汉。
  
  这些都是治安局的预备警员,经过相应的基础考核之后,正在接受上岗前的为期两个月的文化培训。
  
  培训时间不短,要求也不低。
  
  要掌握基础的读写、算数,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巡逻区域的名称。
  
  此外还有专门的职业培训,包括治安局前段时间才定下的治安条例,就要求全部背下,并且要滚瓜烂熟。
  
  要保证在遇到任何突发治安事件,都能依照治安条例做出相应的应对。
  
  课上还时不时会有各种突发场景模拟,比如原住民与新住民因地界吵架,发现可疑人员徘徊,让这些预备警员当场按照条例做出合适的处理方式。
  
  另外,还有公文记录培训。
  
  这也是每个警员的必修课,初期要求没有特别严格,但至少要能按照规范的格式,清晰写明人物、地点、事件。
  
  两个月培训结束后,还有一场决定去留的考核。
  
  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否则就打回去,与下一期预备警员继续接受文化培训。
  
  连续两次都无法通过考核,则取消预备警员身份,不予录用。
  
  在这个世界大多数地方,承担巡逻与治安任务的治安队成员,只需要强壮一些即可,对于“文化水平”其实是没有要求的。
  
  只有个别发达的城市,譬如金雀花王朝的首都亦或者临海城这样的地方,对于治安队队员的要求会高上许多,往往是法师才能担任。
  
  而法师,自然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
  
  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只是学习法术的附加产物,从不是治安工作的硬性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