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91章:元嘉八年

第591章:元嘉八年

  第591章:元嘉八年 (第1/2页)
  
  时间继续流逝,
  
  朝堂上的君臣沉迷在争权夺利之中,仍旧未向下方投来一丝目光。
  
  大汉三百余年的江山,便在这样的忽视中持续崩坏着。
  
  巍峨的高山上,
  
  有滚石不断落下,先是小没办法让人流出鲜血,却仍会给人带去疼痛的小小石子,
  
  然后便是能砸的人头破血流,一命呜呼,身上还沾染着泥土草木的大石块。
  
  名为时代的尘埃,
  
  就这样化为陨石,
  
  怀抱着当年砸向昆阳战场的炙热迅猛,砸向光武之后一百三十年的天下。
  
  而加冠成年的张角,便迎着这或大或小的落石,拜别了亲友长辈,独自走向人间。
  
  他年老的父亲已经停止了商贩,留在家中,希望享受子孙绕膝的快乐。
  
  他为此挽留长子:
  
  “外面并不太平,漳水沿岸的土地,依靠着鬼神的庇护,道长们的组织,还算可以度日。”
  
  “你出身虽不显贵,却也称得上衣食无忧,手里有着治人的医术,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为什么还要出去吃苦受累呢?”
  
  张角只是平静的说道:
  
  “因为还有人在吃苦受累。”
  
  如果像他这样,
  
  学习了多年知识,有些许技能武艺在身,又通过师长,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愿意出去,分担一下那沉重的苦难,
  
  那这片土地,这个天下,这个国家,
  
  还有希望吗?
  
  “可是你还没有成家。”
  
  “如果在外面受了伤,丢失了性命,你让我们怎么办?”
  
  张角的父母抓着他的衣袖,还是不愿意放手。
  
  但张角已经下了决心,并没有回头。
  
  他的父母兄弟只能为他送行,一路行至巨鹿的郊外,可以望见那滚滚漳水的地方。
  
  张角向父母叩首道别,又嘱咐两个弟弟,“要好好照顾父母。”
  
  张宝和张梁点头应下,又悄悄告诉兄长,“等父母宽了心,我们就出来追随兄长,一同做大事!”
  
  他们也到了能做事的年纪,觉得自己是个能顶门立户的大人了,心中对于“干大事”,自然有所期待。
  
  张角哑然失笑,“那父母怎么办?”
  
  生三个儿子,
  
  在其他人看来,自然是有福分的。
  
  可若三个儿子全都跑出去,不在老父老母身边照顾,那就得惹人笑话了。
  
  张宝一拍巴掌,当即回道,“这个简单,我跟张梁抽签就好!”
  
  谁抽到下下签,谁就在家里!
  
  张角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随后转身离开了这里。
  
  只留下小子屁股一翘,就知道他们想放什么屁的张父上前,狠狠的在张宝、张梁头上,敲了两下。
  
  “别琢磨乱七八糟的事!”
  
  “老子会一直盯着你们的!”
  
  过两天就安排这两小子成婚,
  
  他就不信,
  
  家里有了妻小牵挂,儿子还敢担心乱跑搞事。
  
  ……
  
  元嘉八年,
  
  就在张角在外面,慢慢闯荡出自己的名声时,
  
  因争执许久,而陷入停滞的天下九州,总算有了些新的变化。
  
  新夏那边,
  
  起义的农民军被隋国平了又兴,
  
  如此反复数次,也总算占据了一块地盘,小心翼翼的,探索起了自己的治理道路。
  
  不过,
  
  对比起隋太祖兴起的经历,这次席卷隋国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受到太平道太大的影响。
  
  即便道长们仍然参与到了新夏再一次的更迭之中,可他们出手干预的频率,却是比先前要少上一些。
  
  “这样也好。”
  
  已经加入太平道,并且进步迅速的张角,从来自远方的上帝口中得知新夏的现状后,表达出了自己的认可。
  
  “人总要学会自己发出声音,而不是让别人代劳,或者等待着他人先开口,再去追随。”
  
  世间有太多事,
  
  就是拖拖等等,最后给拖坏了的。
  
  普通人总期待着有比自己更加英武、贤明,具有才能的人,揣着良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第一个站出来,支撑起倾倒的天地,
  
  然后,自己则在高个子的庇护下,安心的度过寒冬与困难。
  
  可天底下又有多少“高个子”呢?
  
  那些冲锋在前的人,又能为人遮挡多久呢?
  
  数量最多的人若只逃避着现实,自欺欺人的想着,只要退让妥协,就能换来肉食者温柔一些的对待,
  
  这只会让他们一路退到悬崖的边缘,直到不前进则是死亡。
  
  张角觉得这样的态度,不是很好。
  
  “但世人总是这样。”
  
  “所以新夏成了太平道的兴起之地,中原和西海,也有孙恩赵申那样的人物涌现。”
  
  何博品味着辽东慕容部酿造出来的高粱酒,随口回应着张角的话语。
  
  人性实在是太过复杂,
  
  有时候激烈到令鬼神都为之咋舌惊诧,
  
  有时候却又怠惰迟滞到令鬼神也摇头叹气。
  
  即便何博已经看了人间的风景几百年,可总有新的情况、新的场面,发生在他面前。
  
  这是上帝热爱观察人间的一大原因。
  
  人的悲观喜乐、言语行动,真是怎么看都看不完。
  
  就像张角嘴里说着“人要学会成年,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实际上却选择了放弃安然的小康之家,投身这浑浊的世道一样。
  
  想到这里,
  
  上帝又摆出张角出来游历时,张父对其挽留的模样,复述着父母不舍的话语,让张角既羞赧不已,又生出了些许的乡愁。
  
  他想说孩子的成长总是迟缓,并非搀一把扶两下,就可以完成的。
  
  也想引用诸夏君子耕耘数千年的经历,强调前行者的经验指引,对后辈的重要意义,
  
  更想说自己出发之前还有些年轻气盛,颇有“世界围绕我转动”的念头,如今游历数年,受了生活的毒打,看法自然跟着发生了变化。
  
  但最后,他只是说:
  
  “无妨,等读书多了,增长了智慧,长到了大人的年纪……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像自己一样。
  
  而在此之前,
  
  “高个子”的父母,自然不介意对之加以引导和疼爱。
  
  张角记不清自己一两岁时候的事情,却是记得两个弟弟,是如何被父母搀扶着,学会走路和奔跑的。
  
  而现在,
  
  腿脚有力的小子,更是想着办法,寻找各种机会,离开父母身边,去追逐属于自己的远方。
  
  转眼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何博笑了起来,“你说这话的口气,跟孙恩当年简直一模一样。”
  
  “只是不知道,他趟过一次的水,你若再去趟一次,能不能摸着水底下的石头,帮后人摸索出一条同样彼岸的道路来。”
  
  张角只是感慨:
  
  “如果有稳固的桥梁跨过江河水面,谁又想冒着被浪花席卷的风险,去趟那浑浊可怕的洪水呢?”
  
  在诸夏众国之中,多有怠惰惫懒之名的新夏人,都已经从洪水之下探出了头,
  
  而中原这边,当洪水泛滥之时,又会是何等情况呢?
  
  张角想着,
  
  之后的日子便一边行医传道,一边关注着新夏那边的起义。
  
  至于东瀛那边,
  
  张角不怎么关注,
  
  何博却是去那里绕了几圈,感慨起齐王的好运气——
  
  出使中原的使者,在辛勤的劳动下,到底是攒够了归国的钱,在风波的催促下,成功踏上了东瀛的土地,回到了洛城。
  
  而就在他返回不久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