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齐国的海途(下) (第2/2页)
但何博仍然担心船只会在半路倾覆。
毕竟,
两国间的路途对此时的诸夏来说,实在是过于遥远。
在陆上行走,遭遇不测还可以做鸟兽散,奔于四方。
海上又能如何呢?
船只可不像人本身那样灵活。
因此,
当齐国的船只出海后,何博就进行了密切关注。
船在即墨靠岸,何博暗中盯着;
船在合浦靠岸,何博暗中盯着,顺便嗦了一大堆荔枝,差点吃得上火;
等到船只彻底开出汉朝的范围,何博就眼巴巴的来到夏国,每天都在港口徘徊,摆出一副望穿秋水的姿态。
现在见到船和人都没事,他总算能够放心。
到了夏国,再去秦国就能轻松很多。
如果后面想要去罗马的话,还可以通过秦国如今在埃及之地新修的运河前往——
这条运河,并不是利用巨量的人力物力,将陆地挖出来一道缺口,而是开凿于尼罗河的东岸,同红海相连。
当船只从红海进入运河后,就可以转行到尼罗河的主干,最后流入地中海。
而这条利用大河,连通两海的运河的计划,其历史也算古老。
很早之前,
埃及旧有的统治者,便有意以人的力量,去改变大地的阻隔。
但其国力不足,修了几年就停止了。
波斯帝国和托勒密王朝时期,曾将之成功修建,奈何后面国力衰退,不足以维护运河的运行,便又被废弃。
直到善于搞各种大工程的老秦人到来,用有形的黑手抚摸过尼罗河三角洲的上下左右后,又把“扣一扣河道,让其更润,好助秦国修行”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至于难度?
几百年前的埃及人、波斯人都能做起来的事,
岂能难倒修建过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等诸多水利设施的老秦人!
于是,
经历了一番折腾后,这条运河在去年得到了贯通。
秦国的南北,凭借海运的迅捷,也能够密切的交流起来。
这对秦国的未来,显然是有好处的。
毕竟秦国地域广阔,但土地却不像中原那样肥沃,可以联合成一块整体,
在西陇郡、两河等国家要地之间,总有一些荒漠戈壁隔绝,让秦人没办法修建起直道和驰道。
如果是域外的蛮夷统治这里,估计就要放弃集权,采用分地而治之的政策了。
但老秦人辛辛苦苦打下来这么多地方,不是为了跑步回到西周时代的。
诸侯分裂争霸的戏码,
已经熟悉得让秦人感到恶心了!
所以秦国的君臣,总要想尽办法去巩固自己的统治,集中朝廷的权力。
修运河、兴水路是手段;
想办法削弱原有的封君,改设藩镇,也是手段!
“……唉,秦国比之我大夏,不过晚建立几年。”
“嬴辟疆迁移而来的时候,还要请求我的照顾……”
“谁能想到百年之后,两国的情形却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一个稳步上升,
一个狂野下坠,
这让夏文王情何以堪!
要知道,
修运河这样的大工程,
可是最能彰显国力的方式了。
而夏国这边,皇帝上次下诏修缮水利,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即便对方突发恶疾,想要勤政一把,以夏国眼下的风气,也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而且齐国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重视海途,精于贸易……我大夏以后,怕不是连齐国都比不上了!”
“无妨!”
何博安慰他道,“我在秦国阿房城外,嬴辟疆的陵墓之上,也种了一棵歪脖子树。”
“如今早已盖盖如亭了!”
“总有一天,它会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