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06章 祭侄文稿

第906章 祭侄文稿

  第906章 祭侄文稿 (第1/2页)
  
  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的铁骑踏破黄河冰面时,平原郡的太守颜真卿正在书房研墨。
  
  案上摊着一幅刚写就的《千字文》,笔力浑厚,墨色饱满,却被窗外传来的急报惊得洒上了几点墨污。
  
  “颜太守!范阳兵至博平,守将投降了!”
  
  参军李萼撞开房门,甲胄上还沾着雪粒,“叛军号称五十万,沿途州县望风披靡,济南、魏州已相继陷落!”
  
  颜真卿放下狼毫,指尖在冰凉的砚台上微微收紧。
  
  他今年已五十六岁,鬓角染霜,却生得面如冠玉,目光沉静如深潭。
  
  自安禄山谋反的檄文传到平原郡,他便知这方土地难逃兵燹——平原郡地处河北,正是叛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传我令。”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打开府库,分发甲胄粮草,召集乡勇!告诉百姓,颜真卿在此,与平原共存亡!”
  
  李萼迟疑道:“颜太守,咱们只有三千郡兵,如何抵得住二十万铁骑?不如……”
  
  “不如降了?”颜真卿猛地抬头,目光如刀,“安禄山乃国之叛贼,我颜氏世代忠良,岂能做这千古罪人?”
  
  “我兄长颜杲卿在常山郡,已传书与我,约定共举义旗,断叛军后路!”
  
  三日后,平原郡的城门楼上竖起了一面大旗,上书“忠义”二字。
  
  颜真卿亲自披甲登城,身后是五千临时召集的乡勇——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白发苍苍的老卒,还有他自家的僮仆。
  
  城楼下,叛军的使者带着招降书驰来,被颜真卿一箭射穿了招降书,箭簇钉在城门上,震颤不止。
  
  “回去告诉安禄山!”他立于寒风中,声震四野,“我颜真卿头可断,血可流,此城绝不可降!”
  
  使者抱头鼠窜,叛军的攻城箭雨随即而至。
  
  颜真卿指挥若定,用滚木礌石击退了一波又一波进攻。
  
  深夜巡查城防时,他摸到怀中一封家书,是兄长颜杲卿从常山派人送来的,字迹潦草,墨迹中还混着暗红的血痕:“弟,常山已备,正月初将袭井陉,断贼粮道。”
  
  “侄季明在我身边,勇猛可嘉,勿念。”
  
  颜真卿摩挲着“季明”二字,眼眶发热。
  
  他这侄儿才十九岁,随兄长在常山任参军,信中说他“勇猛可嘉”,想必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少年将军了。
  
  他提笔想回信,却不知该写些什么,只在纸上反复写着“平安”二字,直到雄鸡报晓。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正坐镇洛阳筹备称帝,忽闻常山郡兵变——颜杲卿斩杀了叛军守将李钦凑,夺回井陉关,截断了范阳与洛阳的粮道。
  
  “一群书生,也敢捋虎须?”
  
  安禄山将奏报摔在地上,厉声下令,“令史思明、蔡希德率三万精锐,踏平常山!”
  
  常山城内,颜杲卿正与颜季明清点战利品。
  
  井陉关的叛军粮草堆积如山,足够支撑数月,他已派人快马通报颜真卿,约定合兵一处。
  
  少年颜季明提着敌军首级,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却朗声道:“叔父,等咱们杀了史思明,就去长安护驾!”
  
  颜杲卿摸着侄儿的头,眼中既有欣慰,也有隐忧:“季明,叛军势大,不可轻敌。你带一队人去平原郡求援,我在此死守。”
  
  可求援的队伍还未走出百里,史思明的大军已兵临城下。
  
  叛军用上了攻城锤,常山的城墙在巨响中摇摇欲坠。
  
  颜杲卿亲自搬石块堵缺口,被流矢射中左臂,鲜血染红了衣襟,他却咬着牙不肯退下。
  
  “父亲!让我去!”颜季明手持长枪,带着家丁冲向左翼缺口。
  
  少年人不知恐惧,只知往前冲,枪尖挑落一个又一个叛军,直到被三支冷箭射穿胸膛,倒在血泊里。
  
  颜杲卿眼睁睁看着侄儿倒下,喉头涌上腥甜,却只能嘶吼着挥刀砍向敌人。
  
  城破时,他被叛军擒住,史思明将颜季明的首级扔到他面前:“颜杲卿,降不降?降了,我保你荣华富贵!”
  
  颜杲卿看着侄儿圆睁的双目,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里混着血沫:“我颜氏满门忠烈,岂与尔等叛贼为伍?”
  
  “安禄山篡逆,必遭天谴!我在九泉之下,也要看着他碎尸万段!”
  
  史思明恼羞成怒,下令将颜杲卿绑在柱上,剐其肉,断其舌。
  
  老人至死骂不绝口,鲜血溅在城墙上,像一朵绽开的红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