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谁是弟弟 (第1/2页)
“还是能谈尽量谈,毕竟兰园项目马上预售了,最好不要出差错,这关系到后面我们的沙河村土地竞拍。”王博文道。
旭慧地产的项目属于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即开发商通过承建公共改造项目,换取政府给予的土地开发权,承担公益性质的改造,可以得到一部分的土地商用的补偿。
这是早期小型地产公司进入市场的方式。
榕城的公园城市计划启动,现在到处都是这种开发改造,大的公司拿优质核心地段,小公司就只能通过承接公益改造获取用地审批。不过也有一些公司专走这个路线,因为根据政策的倾斜,这一条路的审批相当快。
只要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总投资的25%,同时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就可以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标段,优先完成部分建筑施工,符合预售标准进行预售。
公园施工期间就可以完成住宅施工图审查,通过公园项目政府协调会推进并联审批,首期住宅建设到三楼,就可以拿到预售许可证。整个过程从报批到首标段住宅达到预售标准,最快不过半年时间。
陈旭冉从银行贷的钱,刘奇的注资,再加上旭慧地产的运营成本开支,可以满足政策“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达到总投资25%”的要求。但也用的差不多了,而预售就是回血乃至储备下一个项目弹药的方式。
房地产预售起源于上个世纪香港“卖楼花”。
所谓的“楼花”,就是指建设的楼盘如同“待开的花骨朵”,而建成后的房屋则是“盛放的花朵和果实”。
预售制度通过提前回笼资金,解决了开发商资金周转问题,同时降低了购房者的门槛,迅速在香港普及。后面又有人“炒楼花”,就是炒房团通过低价认购期房后转手赚取差价,推动了香港楼市的繁荣,但也加剧了投机行为,导致多次楼市泡沫和金融风险。
这就是往后持续推高整个国内房价的模式。
炒楼花最早监管更松,直接导致90年的海南地产崩盘,那也难怪,开发商仅凭图纸就可以炒卖地皮,市场泡沫越吹越大,高杠杆又导致经不起市场波动,最后崩塌。
大陆往后的地产行业也都是在这一制度之下,形成了巨大的地产泡沫,后面才随着监管加强市场在波动中回归理性。
不过这就像是通货膨胀一样,有好有坏,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
而现在,黄慧芬一行人就处于这个战场之中。
“沙河村土地有计划了?”张晨问。
“所谓计划都是跟着政策走,有政策动向的地方,自然各方面都能开绿灯。去年一直在传的规划如今出台了,榕城市政府投入30亿打造‘沙河村沿线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是国家级的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现在政府方面亟需房企参与相关片区的污染治理和景观公园代建。我们这样的项目企业是首选,连一些不是搞公园改造起家的房企也跃跃欲试的打算参与进来,毕竟这里面香饽饽太多了。”王博文摩拳擦掌。
“你干爹说得对!沙河村的土拍就要启动,兰园预售拿到资金,我这跟着就去参与拍地,要不然这边做完了怎么办,没有后续了,现在就要未雨绸缪,把下一个规划拿到,做人嘛,就是要这样有计划。”黄慧芬说到后面,还干脆给张晨来一点教育了。
向来是如此,黄慧芬不错过任何可能教育到张晨的机会。买个菜她要借机说两句,就连路上捡了十块钱,她等不到人最后装进自己腰包也要给张晨教育两句这是权宜之计,下回菜场遇到谁掉了钱,再和对方确认。谈钱竟然就没那么迂腐了。
“优先有公园改造经验的房企进入?”张晨道,“这算是赶上政策的东风了?”
“那可不是!”陈旭冉笑道,“连我都觉得,和大姐成立旭慧是赶上风口了,感觉运气极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