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后生可畏 (第2/2页)
审判长颔首,苏妙转身面向余斯文,抬手比数三根手指。
这个动作瞬间让余斯文梦回姜花衫,如临大敌,全身寒毛都竖了起来。
“第一!”苏妙放下一根手指,“你所提供的证据里只有我当事人和沈年在同一个聊天室的资料,我细细翻阅过上面的记录,除了一些无病呻吟的调侃并未有实质指向的叛国内容。那份资料只能证明我的当事人或许认识沈年或者曾经有过交集,并不能作为叛国证据。”
余斯文早料到她会以此辩护,冷冷道,“上面明确记录了,一年前东湾贸易中心展的恐怖事件就是沈年策划,余笙共同参与,这难道还不够吗?”
“不够!”苏妙直接否认。
余斯文愣了愣,心头一紧,正想看清苏妙脸上的情绪,苏妙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转身面上审判席,掷地有声,“审判长,各位审判员,法律承认的证据必须满足客观性、关联性以及合法性。”
“针对以上三点,事实观点是:资料上虽然显示沈年是一年前东湾事件主谋,但基本都是沈年自述,我当事人并未回复,这并不能直接证明我当事人参与其中。也有可能是沈年这个人好大喜功,做了一件自以为了不起的坏事就喜欢和聊天室的人分享。”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关联推测?请审判长和各位陪审员酌情考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当事人余小姐,她并不知道聊天室里的成员身份,也就是说,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跟谁对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依据。”
“请诸位试想一下,你随便进入一个聊天室,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有人告诉你,他明天就要去炸街炸楼,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大概率会当个玩笑一笑了之,对吗?”
审判长情绪不明,但几位审判员明显意志松动,隐隐有被说服的迹象。
余斯文大感不妙,沉声截断,“不明事实之前可以当做玩笑,那事情发生之后呢?东湾事态如此恶劣,原告一直都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她不可能不知情。就算证据不能直接指认原告有参与,但她知情不报也是事实。”
“说对了!”苏妙附和,回头冲着余斯文咧嘴一笑,“所以这份证据只能证明我的当事人知情不报,但是被告先生,知情不报和叛国罪是完全不相干的两项指控,您的证据不足以支撑叛国,至于另一项指控,也不在这里审理。”
一句被告先生怼得余斯文哑口无言。
三年前,傅绥尔一篇《致无能的总统先生》鞭辟入里,让他成为了A国最受争议的在职总统。
而现在苏妙又用一句被告先生称呼他,明显想借此唤起民众对他的审判。
余斯文心头一悸,忽然意识到恐惧。他明明已经很小心了,却还是掉进了对方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难道,这就是常言道的后生可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