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522章 洪武元年

第522章 洪武元年

  第522章 洪武元年 (第1/2页)
  
  “叮铃铃……”
  
  “加把劲!马上就要挖到水了!”
  
  “哞……”
  
  “嘭…嘭…嘭……”
  
  大暑,随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到来,湛蓝的天穹却如火烧的铁板将天空之上的云朵尽数蒸发,使得烈阳毫无遮拦的照射在干裂的大地上。
  
  纵横交错的裂缝如饥渴的嘴,贪婪地吞噬着最后一点湿气。
  
  枯黄的禾苗蜷缩着,在炽白的天光下渐渐碳化,轻轻一碰,便碎成齑粉。
  
  官道上的空气在热浪中扭曲,从远方山间出来的风都灼热得令人皮肤发烫。
  
  无数百姓顶着烈阳在掘井寻水,拉拽泥土的耕牛与挽马都热得不愿叫唤,只是埋头萎靡。
  
  狗趴在人群的影子下,舌头耷拉着,连吠叫的力气都被蒸干。
  
  这是一场无声的灾难……没有刀兵,没有哀嚎,只有高悬空中的太阳在冷酷地炙烤着一切,仿佛要持续到河流枯竭、草木成灰、人如枯骨。
  
  “河北、河南、关内、京畿、河东、东畿六道大旱,除京畿与东畿因河流众多而不误农事,河北、河东较轻,唯河南最重,除齐鲁之地外尽皆绝收,十不存一……”
  
  “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山南东道各处自小暑以来雷雨不停,洪涝不断。”
  
  “吴淞江、汉水、浙江、湘水、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等处河流泛滥,潭州、襄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等二十余州受灾,大水吞没禾苗,百姓庐舍皆倾覆。”
  
  “朝廷兵马东征收复营州失地,然奚部与党项、沙陀等部南下入寇犯边,为都尉马茂林所退。”
  
  “沙陀胡酋李克用闻朝廷新立,僭越自称唐王,其罪当诛!”
  
  “南蛮酋龙率军五万攻黔中,为都督王光图(王建)率军所阻,两军交战于矩州始安城北黔水,王光图大破群蛮之众,甲首四千,酋龙急走撤回其境。”
  
  六月下旬,乾元殿内的朝议,几乎将新生大汉王朝描述得如王朝末年那般。
  
  北有大旱与胡虏入寇,南有洪涝与南蛮作乱入侵。
  
  如此局面,却是发生在洪武元年,这不得不让人感到焦虑。
  
  面对群臣接连不断奏表的坏事,坐在金台之上的刘继隆身穿常服,端坐椅上。
  
  他虽四十有二,面貌却依旧如二十八九那般,依旧从容弘雅、姿貌嶷然。
  
  “诸卿之奏表,朕已然明了。”
  
  刘继隆缓缓开口,而此刻乾元殿内的群臣则是纷纷看向了他。
  
  值得称道的是,殿内群臣皆坐如宋代官帽椅那般的椅子,而在此朝议的臣子也不过区区百人之数。
  
  众臣子纷纷坐在椅子上,与金台上的君王对立,这显然违背了隋唐以来的礼制,然而这样的礼制,却从洪武元年正月开始,至今已经足足五个多月了。
  
  群臣从最开始的奏表不断,再到如今的舒服适应,除去个别两个顽固外,基本都认可了这项礼制。
  
  只是这项礼制唯一不好的,便是久坐后容易犯困……
  
  正如当下,随着刘继隆开口,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臣子连忙惊醒,只能佯装沉思。
  
  “诸道旱潦为灾,州县有司当速奏朝廷,遣户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核验勘实。”
  
  “如三司勘实者,则蠲免灾民赋税,有司考功不录灾异,惟以缮复为课。”
  
  “着有司协运粮秣至灾州,平粜以稳市价,补常平之储。”
  
  “至若北胡南蛮,既复营州,当以重兵戍守,非奉诏不得越境追讨。”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便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布置了起来。
  
  灾害之下,自然以救灾为主,蠲免次之。
  
  对于大礼、党项、契丹等敌人则是以防守为主。
  
  以大汉如今的情况,要打也能打,但打了也是得不偿失。
  
  如今的局面是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户籍耕地统计混乱,地方水利废弃淤堵,这才导致了河道决堤,洪水泛滥。
  
  眼下这个时代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以朝廷的技术,完全可以打出二十几丈的深井。
  
  如果北方遍布这样的深井,即便是大旱之下,也能以人力保障口粮,不至于饿殍遍野。
  
  想到此处,刘继隆便目光扫视群臣,将目光放到了刑部尚书杨信的身上。
  
  他没有说什么,但感受到他的目光,刑部尚书杨信主动起身作揖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准!”刘继隆没有迟疑,而杨信也在准许过后禀报道:
  
  “三司会诸道有司勘报;逆臣豆卢瑑并党羽千三百五十七人伏诛,从犯及本宗万四千二百一十六人皆戮,余族二十七万七千五十七众流徙边徼。”
  
  “计没赃钱五百七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七贯三百五十六钱,宅第别业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区,田二十七万六千五十七顷三亩,古玩字画、金帛珠玉不可胜计,折值约七百万贯匹。”
  
  “其党羽词连各诸司官吏,系官者二千四百七十九人,系吏者一万四千六百余众。”
  
  “经三司勘实,实有牵连官者一千五百一十六人,吏者一万余七百七十二人。”
  
  “依《旧律》皆夺其职,举家流三千里,计九万六千七百人。”
  
  “有司已令抄没,获宅邸屋舍三万七千余处,田十五万七千四百二十顷,获赃六百余万,古董字画及金银绢帛不可计数,折色莫约二百余万贯匹。”
  
  “有司籍没之物,已输两畿并诸道布政司库,伏候圣裁。”
  
  随着杨信奏禀结束,殿内群臣虽然依旧波澜不惊,可心底却早已波涛汹涌。
  
  诛杀一万四千,牵连三十七万人,所获钱帛字画及古玩近两千万贯,抄没田舍更是笔天文数字。
  
  单抄没所得的田亩就达到了四十三万余顷,折色为四千三百余万亩。
  
  要知道按照此前天下抄旧所得,新朝田亩也不过才两亿余万亩,如今一下子就收回了近五分之一的田亩。
  
  这些田亩若是均分给地方百姓,则可以极大缓解百姓的负担与困难。
  
  只是如此做法,不免令群臣都感到胆寒,却又无法反驳。
  
  毕竟这件事是实打实确定下来的谋逆行为,豆卢瑑他们都带兵在宣辉门外围攻禁军了,想反驳也有心无力。
  
  更何况刘继隆所杀之人不算多,这四十几万人都只是发配地方,并没有直接要了他们性命,已经算是良善之举了。
  
  在群臣这么想的同时,金台之上的刘继隆也缓缓开口:
  
  “有司抄没的耕地、屋舍,可均分给各道州县贫苦百姓。”
  
  “诸如宅邸、别墅、店铺等物,可交由都察院股价,由各州县衙门麾下牙行卖出。”
  
  “所获古董字画及金银钱帛,尽起运两畿归库,粮食充各州县常平仓。”
  
  “诸司所押犯者,徙北地者待到来年二月徙往各处,徙南者则今岁入秋徙往各处。”
  
  他将此事定下,心里对此次牵连十分满意。
  
  不仅合法合规的弄出了四十几万徙民,更是直接获得两千万贯的金银和四千万亩耕地,以及数万处宅邸屋舍和店铺。
  
  耕地和屋舍均分给百姓,其余则是可以收藏或变卖后充入国库。
  
  这些宅邸店铺,哪怕每处只有几十上百贯,那也是数百万贯的财富。
  
  有了这笔钱,朝廷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忽的,身为同平章事的萧沟缓缓起身,但他不用开口刘继隆都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即便如此,刘继隆还是颔首:“准!”
  
  “陛下,臣以为此次牵连过广,其中定有无辜之人,臣请陛下调派六部官吏共查。”
  
  萧沟果然为那些人开口了,而他之所以开口,显然是朝中有不少旧臣担心刘继隆如此牵连,自己日后也会被诬告构陷。
  
  对于此事,刘继隆自然知道四十几万人里肯定有许多无辜之人。
  
  如果他只是官员或升斗小民,他肯定会惋惜这群人,但他不是。
  
  他如今是大汉朝的皇帝,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天下。
  
  现如今的局面是汉人除西北方向外,各处方向的生活范围都在萎缩。
  
  朝廷虽然可以用军队来将土地收复,但土地上没有人,这样的土地即便收复过后,也会在国家势衰时丢失。
  
  历史带来的教训足够多了,所以即便有骂名,刘继隆也要大搞株连,为的就是将那些失去的土地收回来,并永远的把握在手中。
  
  “此事既已定下,便不必多生事端。”
  
  刘继隆将此事拍案定下,萧沟见状只能无奈叹气,最后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
  
  见他坐下,刘继隆并未说什么,只是将目光看向李商隐和户部新任尚书封邦彦。
  
  眼见刘继隆目光看来,封邦彦余光看向不动的李商隐,便知道是该自己开口的时候了。
  
  “陛下,臣户部尚书封邦彦有事启奏。”
  
  “准!”
  
  刘继隆颔首准许,封邦彦也起身开口道:“如今天下大定一载有余,诸道鱼鳞图册均送抵户部。”
  
  “是岁天下有户七百七十二万六千五百二十七,三千八百六十三万二千六百三十五口。”
  
  “诸道田册尚在丈量,故此暂不可知……”
  
  随着天下安定过去一年有余,诸道人口也随着摊丁入亩和废除徭役及丁税等政策而统计了清楚。
  
  此前户部奏表天下有三千九百多万人,但那是抄旧会昌年间的数据。
  
  会昌年间隐匿人口虽多,可随着三十年来战乱不断,死难的百姓也是数以万计。
  
  三千八百六十三万人口,这算是现今手段和政策下,所能查出最贴近现实的人口了。
  
  这个人口相比较唐以后的历朝历代来说,自然是比较少的,但放在同时代却依旧是世界级的巨无霸。
  
  只是这样的人口,似乎依旧无法完成刘继隆想要收复辽东、云南的目标,更别提充实岭南和黔中、湘西了。
  
  如此想着,刘继隆微微颔首道:“诸道田册丈量不可急躁,需好生丈量,不可马虎。”
  
  “臣遵旨。”封邦彦连忙应下,随后见刘继隆没有吩咐才重新落座。
  
  在他落座后,刘继隆目光看向工部尚书窦斌,干脆利落的吩咐道:
  
  “耕稼,衣食之源,民生之所资;而时有旱涝,不可不备。”
  
  “今天下初定,国库充盈,工部当以水司官吏巡察,乘农隙相度其宜。”
  
  “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势修治。”
  
  “此事虽以民受惠为主,然有司不可刻薄,募工月给米五斗或钱三百。”
  
  “此外黄河、运河河道尽皆淤堵,现在正是应该清理的时候。”
  
  “今以右都御史韩正可、侍郎张淮澄督工部征天下水工,自河北、河南、东畿、淮南各都督使司挑选军士,征募民夫,人月给米五斗或钱三百,分番赴工清淤,加筑河堤。”
  
  “凡应募军民匠作,皆发夏衣冬袄、鞋两双,另发百钱赴工,作道里费(路费)。”
  
  随着国库充盈,刘继隆最先做的便是要将天下荒废的水利给修葺恢复,同时将上百年没有大举清淤和加筑河堤的黄河治理完善。
  
  这些虽然都是大工程,但却都是臣民喜闻乐见的大工程。
  
  只要刘继隆不像杨广,将十几年的工期压缩到一年,而是像忽必烈和朱棣那样的慢慢干,百姓就不会有怨言。
  
  更何况杨广让人干活属于自带干粮,而刘继隆不仅发工钱,还发路费和衣服。
  
  他的这番做法,主要是效仿的朱棣。
  
  朱棣时期营造北京,下西洋,疏通京杭运河,治理黄河、长江和吴淞江等江河,还同时北征蒙古和安南,甚至令人从松潘修驿站和驿道前往西藏南部的山南。
  
  这些各种各样的大工程,放在其他皇帝手上,不说天下皆反,但肯定能激起较大的民变。
  
  结果永乐年间北方最大的民变就是白莲教的唐赛儿起义,数量万余人,波及不到一个府。
  
  这种规模的民变,放在封建时代下确实不值一提,哪怕是贞观年间也有青州起义这种民变。
  
  只是由于记载内容不多,常被人所忽略。
  
  朱棣能将北方民怨控制好的原因,除了夏原吉、郁新等人理政得力外,主要便是朱棣确实舍得给民夫发衣鞋粮食,服役超时还会额外发粮食和宝钞。
  
  尽管永乐年间的宝钞贬值很快,但还不至于用来当擦屁股纸,起码还是能换点东西的。
  
  一手大棒一手萝卜的手段,倒是被朱棣玩得十分熟练。
  
  刘继隆不至于像朱棣那样压榨民力,但他萝卜大棒的手段还是可以参考的。
  
  发些衣服棉鞋用不了太多钱粮,却能极大的安抚百姓。
  
  在他思绪间,韩正可与张淮澄已经得令坐下,而刘继隆见他们坐下,当即也深吸口气拿起了一本文册。
  
  “自古而今,开国将士多得爵位,本朝自是不差。”
  
  “此为朕深思熟虑过后而定下的封赏,散朝后由南衙起草圣旨,发往各功臣府邸,不可懈怠。”
  
  他将文册递出,杨公庆见状接过文册,随后侯在一旁。
  
  待刘继隆起身,鸿胪寺卿见状深吸口气:“可班!”
  
  符宝郎捧玉玺跟随刘继隆先行离去,殿外班值的羽林军则举鞭,鸣静鞭三响。
  
  “万岁!万岁!万岁!”
  
  群臣再拜,随后按照品秩大小自侧门先后走出乾元殿。
  
  李商隐刚刚走出来,无数目光纷纷炙热的看向他,令他头皮发麻,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嘿嘿……义山先生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候啊?”
  
  “还不如尔等近来催促太紧,若非如此,陛下怎会在常朝之上将此烫手山芋交给义山先生?”
  
  “哈哈哈哈……”
  
  瞧着李商隐匆匆离去的背影,许多老臣纷纷投去热切的目光,紧接着急不可耐的返回了各当差衙门,同时派人去政事堂打听封爵之事。
  
  匆匆赶回政事堂的李商隐,只能硬着头皮将这些人拦在政事堂外,同时召集官吏,加急处置起了这些文册上的册封事宜。
  
  光从文册厚度来看,便知道被刘继隆册封的臣子不少。
  
  只是真的干起来后,李商隐他们才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
  
  在他们的加班加点下,一份份圣旨开始经过起草、审议后发往各府。
  
  一时间,整个洛阳城无比热闹,坐在家中享受天年的张议潮,无疑是第一批受封之人。
  
  张议潮本就在刘继隆授意下获封了敦煌郡王,已然是勋爵顶点,故此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还能受封。
  
  “门下:敦煌郡王、检校兵部尚书张议潮,夙彰忠勇,克复河西;今加授世袭降等,仍检校太师;主者施行。”
  
  “臣张议潮,谢陛下隆恩……”
  
  敦煌郡王府内,张议潮恭恭敬敬的对前来宣旨的天使行礼,天使则微微侧开身子,避过了这一礼,随后笑着将旨意双手呈给张议潮。
  
  “敦煌王,陛下所定世袭降等,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
  
  “凭此旨意,可保张氏八世富贵……”
  
  天使羡慕的说着,张议潮听后拱手行礼:“事后老夫必定会入宫谢恩,劳驾天使走一趟了。”
  
  “敦煌王既然收到旨意,某便也不停留了。”
  
  眼看张议潮似乎在示意仆人拿礼物,天使眼皮跳了跳,连忙躬身离开了敦煌郡王府。
  
  豆卢瑑案刚刚结束不久,朝中近两成官员和一成吏员被牵扯裁汰。
  
  这种时候,可没有人敢于直接收取贿赂,更别提收到张议潮头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