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汝当勉励之 (第2/2页)
对此,张议潮虽有准备,却还是感觉到了一阵疲惫。
若此次领兵前来的是刘继隆,他自然不会毛遂自荐。
可如今领兵前来的是黄巢,一个借助刘继隆名声拉起队伍,又立马自立的人。
这样的人,张议潮不认为他的兵马能有刘继隆麾下那般军纪。
放任这样的人进入洛阳,数十万洛阳百姓只会遭受疾苦,这才是他毛遂自荐的原因。
“陛下,臣愿意领兵前往!”
在众多议论声中,杨复光上前一步,恭敬作揖道:
“如今忠武、宣武等镇兵马集结于伊阙县,尚有一万二千余精锐。”
“只要陛下准许臣便宜行事,臣即便无法挡住黄贼,也能为陛下东狩、北巡争取时间!”
杨复光的话说罢,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启用张议潮的李漼,此刻立马坚定了起来。
他用袖子遮住了自己的口鼻,轻咳几声:“如此,那便以杨复光为天下兵马都监,监督诸道大军,镇压黄贼兵马。”
“臣定不负圣恩!”
杨复光恭敬作揖,接着便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没有索要军饷,这让李漼有些不安,脸色也不太好看。
故此李漼特意看向于琮,询问道:“于相,眼下国库之中还有多少钱粮可供调用。”
“回陛下……”于琮走出,脸色难看道:“今岁诸镇起运甚少,加之天平军乱,石镜镇将董昌作乱并占据杭州,诸道运抵钱粮甚少。”
“眼下国库之中尚能调拨钱帛粮秣,均不足二百万……”
“混账!咳咳……”听到天平军和杭州出现乱兵,李漼气得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瞧着他那副咳嗽且虚弱的模样,殿上群臣都不免忧心忡忡。
尽管大唐还占据大半天下,可这大半天下似乎尽是麻烦,四分五裂。
“陛下,臣建议陛下趁贼兵尚未包围武牢关,走武牢关东巡扬州而去。”
殿内,劝谏迁都的声音响起,众人闻声看去,却见是谏议大夫卢携在谏言。
“糊涂,眼下三关尽在朝廷之手,河东又有数万大军,河北也有十余万大军可供朝廷调遣,何来迁都之说?”
“陛下,臣建议调河东王铎、崔铉率军入朝,定能击退黄贼!”
“陛下……”
原本还沉默寡言的群臣,此刻听到卢携的迁都言论后,纷纷运转起了自己的脑子,向坐在金台上的李漼提出了各类建议。
显然,他们都不愿意迁都,毕竟他们才经历过一场迁都,折损的财富至今还未回到手中。
如今再度迁都,那便代表他们这一年多来的谋划,尽皆作废。
事实上,这些世家官员也确实不如先祖聪慧,大部分都是因为门第才得以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他们并没有什么才学,甚至许多人都目光短浅,不然也不会在洛阳购置那么多田宅。
真正的聪明人,如北司的四贵及南衙的许多重臣,他们早就猜到还会有下一次迁都,只是没想到这次迁都,竟然是被一群泥腿子逼迫的。
刘继隆虽然出身低微,但起码是朝廷正统的军将出身,也是朝廷任命过的陇右道节度使。
被节度使打入都城虽然丢脸,但大唐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若是被一群泥腿子打入都城,那还真是自西汉末年,绿林军攻破长安以来的第一次了。
正因为觉得不可能,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继而在南方的布置上,主要以东西夹击为主。
不曾想黄巢丢下湖南,直奔洛阳而来,而信誓旦旦能挡住刘继隆的刘瞻,竟然落得被黄巢包围南阳的结局。
想到这里,群臣脸色尽皆难看,而路岩虽然没有置办太多田宅,但也不想轻易抛弃洛阳。
因为他觉得高骈与康承训还未成气势,若是现在就迁都南下,他并不好押宝。
“陛下,东畿还有六万兵马,何必担心贼兵攻入洛阳?”
路岩不得不站出来稳住局面,同时说道;“叛军兵马,已经随刘继隆南下三川,而此前所谓的兵分多路也并未出现。”
“臣以为,所谓兵分多路,乃刘继隆为迷惑朝廷,故意放给长安义士的消息。”
“刘继隆的目的,本该就是三川,而今三川已经拿下,其目的已然达成,自然不会再重新兵分多路进攻河东和河淮。”
“眼下可抽调陕虢两万兵马,驻守伊阙关、大谷关和轩辕关。”
“东边的武牢关,理应调东畿兵马接管。”
“贼兵虽然号称三十万,但善战者不过三五万,此前以多打少,方能取胜,而今朝廷以多击少,自然取胜!”
路岩三言两语间,倒是给足了那些不想迁都之人自信,他们纷纷根据路岩的这番言论附和起来。
李漼一时间也无法决断,故而将目光投向于琮、亓元实、齐元简等人。
“陛下,臣以为府库还算充盈,暂且不必惊慌。”
于琮的话,如秤砣般稳住了李漼那动摇的心思。
“陛下,神策军骁勇善战,对付些许贼寇手到擒来。”
“贼军若蝗虫,不事耕种,全靠劫掠。”
“只要朝廷坚守月余,高千里及康敬辞二人,定然会将这支贼寇荡平!”
北司的亓元实也在此刻给出了建议,这让李漼心底那丝动摇彻底消失不见。
“好……好好……”
李漼不断点着头,称赞道:“若非有诸位爱卿,朕恐怕已然受他人蛊惑了。”
“传旨,调陕虢兵马驻守三关,朕倒是要看看,区区草寇,如何攻破我大唐关隘!”
“陛下英明……”
李漼的这番话,赢得了所有不想迁都大臣的心,也让谏言迁都的卢携遭到了敌视。
卢携见状气恼,但也不敢表明,只能随大流的赞颂皇帝。
在李漼决定死守洛阳后,快马很快从洛阳疾驰而出,向东西而去。
三万陕虢兵马被抽调二万驻防洛阳南部三关,同时康承训也接到了皇帝的催促,令其速速解决入寇中原的黄贼兵马。
在李漼的镇定下,实力不足的黄巢军队,果然在伊阙县撞了个头破血流。
“杀!!”
“砰砰砰——”
伊阙县,作为伊阙关南部的城池,伊水从它东侧流淌而去。
明明是正旦新春,然而欢迎咸通十一年的却不是爆竹声,而是喊杀声。
正月初一,在新春佳节的时刻,伊阙城被里里外外包围数里。
黄巢亲自率领天平忠孝军督战,令湖南军率领十万民勇强攻这高不过二丈,厚不过三丈的伊阙小城。
然而面对这看似并不高大的城池,黄巢大军却根本无法逾越。
杨复光亲率一万两千忠武、宣武兵马死守伊阙县,任凭那些民勇数量再多,却仍旧无法攻上关来。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七天时间过去,南方不断有军碟传来,看得黄巢目眦欲裂。
“黄王,梁缵率军攻打我军岭东,黄使君不断败北。”
葛从周带着快马走到伊阙城外牙帐前,由快马将岭南的情况通禀说出。
黄巢起身走到门口,抢过军碟查看,这才发现军碟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情报了。
如此说来,眼下黄揆即便没有退到广州,却也差不多了。
“直娘贼的……”
黄巢暗骂一句,随后远眺北边的伊阙城,仍旧可以看到自己麾下兵马在不断强攻,但这座城池却依旧矗立此处。
“必须先攻入洛阳,若是被刘继隆察觉,局势就不妙了!”
黄巢脸色阴晴不定,仔细思索后看向葛从周:“传令朱温,着他亲率天平忠孝军顶上,三日内必须要拿下伊阙城!”
“末将领命!”葛从周不假思索应下,却又在应下后主动说道:
“黄王,其实我军可以直接舍弃伊阙、伊阙关这条路线,改去进攻大谷关和轩辕关。”
“嗯?”黄巢闻言皱眉,接着看向他道:“继续说。”
“是”葛从周见黄巢同意自己继续说下去,他心里松了口气,同时解释道:
“伊阙县与伊阙关,自古以来便难以攻打,相反大谷关和轩辕关更容易攻打,且关隘并不高大,守军也更少。”
“末将以为,可派兵强攻伊阙关,随后等待大谷关和轩辕关抽调兵马驰援时,分兵突袭两关之一,或许能建奇功……”
葛从周说罢,忐忑的看向黄巢,黄巢则是琢磨了起来。
在他看来,葛从周所说可行,但他们兵力不够突袭,想要突袭,只能从南边调兵。
他略微思考,如今南边有周威驻守淮南,林言他们根本攻不进去。
与其将兵力浪费在东线,不如集中力量,直接攻下洛阳,以壮声势。
想到这里,黄巢颔首道:“此事吾已经有思绪,你且去传令吧。”
“末将告退……”
葛从周见黄巢心动,倒也没有继续劝说,而是点到为止的离开。
在他走后,黄巢则是看向葛从周背影,不知在想什么。
“叔父!”
忽的,突然出现的黄存让黄巢惊醒,他转头看向咧嘴笑的黄存,脸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心底却忍不住皱眉。
黄存自称小黄王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但他有自己的子嗣。
不管是此前送往陇右而失去联系的大郎君,亦或者是在湖南玩弄女人时,生下的二郎君、三郎君,总之他们都是自己的子嗣。
正因如此,黄存这番僭越的自称,让他心底十分不高兴。
但黄存毕竟是他侄子,他也不好说什么,至少在他能与刘继隆这些人对抗前,他还不打算整肃军中的内部问题。
“我们的粮草还够吃多久?”
黄巢往牙帐内走去,黄存闻言跟上道:“最少五个月。”
“不过林言那边传来消息,他们的军粮只够三月食用。”
“嗯?”黄巢落座,疑惑看向黄存,黄存也趁势说道:
“以往那些被我们和官军抢过的地方,现在根本就没有人烟,弟兄们能抢的地方极少。”
“再这么下去,除非拿下洛阳,亦或者攻破淮南的寿、滁二州,劫掠淮南富庶之地,不然我军最多四个月就要断粮了。”
黄存的话,让黄巢眼皮忍不住跳了两下。
他确实没想到抢过的地方会成为白地,他还以为朝廷会蠲免百姓赋税,重新安置百姓耕种那些熟地。
结果朝廷什么都没做,导致他们根本没得抢。
这样下去,他们即便攻下洛阳,也撑不到夏收的时候。
黄巢只觉得头疼,但还是尽力找补道:
“康承训既然抽调兵马北上,那留在洪州的兵马肯定不会多。”
“你传信给尚让,告诉尚让和三郎他们趁机走袁州东进江西,若是能攻入江东则更好!”
“江东富庶,开元年间便有六百余万口,鲜少经历战事,定然有足够的粮食。”
“届时我军占据湘水、潼关以东,黄河以南这肥沃之地,便是面对刘继隆也有一战之力。”
提起刘继隆,黄巢后知后觉的降低了声音,只因他不免想到了自己送往陇右的妻儿。
他们到底是落入了刘继隆手里,还是死在了路上?
时局如此混乱,黄巢过去几年根本来不及想这些。
如今洛阳城就在眼前,他只觉得自己大事可成,自然开始寻思这些事情了。
若是家人死在了半道上,他虽然痛苦,也还能承受。
但若是在刘继隆手中,那他……
黄巢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兴许到了那一步,他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总之天下就在他眼前,为了几个妇孺而抛弃天下,这种事情他做不到。
想到这里,他眼神冷冽看向黄存,黄存被他这眼神看得口干舌燥。
“这几年,三郎和四郎可曾与你提起过妻子的事情?”
黄巢幽幽开口,黄存听后缓了口气,摇摇头道:“并未。”
“叔父您安排的去向,我等自然放心,更何况这些年也没少玩弄那些世家名门的女子。”
“几位婶婶,又如何比得了这些女子呢……”
他没心没肺笑着,黄巢却十分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
“你说的不错,男子汉大丈夫何患无妻,更别提子嗣了。”
“只要我们还活着,女人和孩子有的是。”
“你日后目光也要放的长远些,吾家中子嗣尚幼,这黄氏还得你撑起来。”
黄存闻言,眼底忍不住闪过几分期盼,却又连忙低下头道:“叔父莫要取笑某了,即便没有某,还有林郎君呢……”
黄巢摇摇头,叹气道:“林郎君虽是吾甥,然毕竟姓林,而非姓黄,与你是比不了的。”
他话音落下,黄存却因他这句话,思绪混乱起来。
不等他理清思绪,却见黄巢继续拍了拍他的肩,低声与他说道:
“诸子尚幼,汝当勉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