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他说天下最大的皇帝陛下也如此小气…… (第1/2页)
……
吴用回来了吗?
还没有!
苏武进军了,因为已经准备好了,夜苴与罗雄两部,已然联系了不少部落,至少有七八个沿途部落已经派人来拜过苏武……
更也派人给苏武头前开路,是为向导。
最重要的是这些部落与邕州的蛮部还不一样,这些人对大理是仇怨深重,恨之入骨,是极好的马前卒,不必苏武多言,些许粮草供应着,足以让他们往前死战。
大理蛮部叛乱之事,也是由来已久,不是此时此刻,历史上也不会就到此终结,这是一件极为长久之事……
即便此番苏武不来,要不得多少年去,这些蛮部,还会联合起来再干,那时候再剿他们的就是高量成了……
终归是这山林之间,大理国再如何剿,也不可能把山林里的人都杀尽,一茬一茬总是要长出来的……
乃至未来,许多年,哪怕明朝,此处叛乱之事,也多如牛毛,大规模的就有四次,小规模的难以计数。清朝,更是数都数不过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了也还有,叛乱与匪患都有……
封建王朝时期,其中主要矛盾,一方面是统治者欺压被统治者之事,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外地人统治本地人的矛盾,这两方面有关系,但也有区别……
其实段氏虽然归为白族,但就是汉人,其祖上是河西武威人,乃唐将出身,天宝安史之乱前后,也与唐战,真正崛起也没多长时间,最多不到二百年……
段氏自就是中原人的那一套东西,包括统治,便也就避免不得这些事……
苏武进军途中,显然在思索这些事,将来归于版图的大理国,其实很大,部落众多,远不是三十七部这么简单……
要想长治久安,其实还是个负担……
若是不用段氏之法,那就得用中原王朝赋税来补贴这里,至少要补贴两三代人去……
许这也是当年赵匡胤在金沙江边为何要说“此非吾地”的原因,皆是山川,贫瘠非常,唯有小小几处可以大规模农耕……
管理起来也麻烦,在当地来摊行政与军事成本,那必然要出事情,若是中原来补贴,得不偿失……
这也是为何邕州会有四十四个羁縻州的原因,羁縻之意,说白了就是你认我就行,别给我找麻烦就行,我也不多管你……
但苏武要的不是这般,羁縻,就是有限责任,苏武要管制,那就是无限责任,就得管人家活得好不好,吃喝拉撒顺不顺……
中国之统治,自古就是无限责任之统治,若想长治久安,本地人真正归心归德……
那就得用别处赋税来补贴此处军政成本……
苏武进军路上,不免也是压力山大,但这里,在苏武脑海中,那也是祖宗之地,祖宗之地不可失,没办法,得要……
不仅得要这里,还要以这里为前进基地,下山而去,许多地方便有了广大的平原,有了那一年两熟三熟之种稻米之处……
云南,是重要节点,中南半岛,吐蕃之地,还有印度半岛,这里其实都是可以去的,物理距离上相比而言也很近……
反正,还是得干……
大军向前去,当地蛮部之人不断从山林里下来相会,越汇越多,已然也有了六七千之数,沿路还有更多等着苏武一路去聚……
何以苏武说动就动?因为苏武相信吴用,这般之事,他一定能办好。
即便吴用办不好,苏武还是要进军的……
此来,就没打算收手,这个理由不行,总有那个理由,苏武之军,纸面上的实力对比是以弱击强,不能等人家准备好了再进兵……
云南,真是个好地方,大多数地方冬暖夏凉,一路去,其实是沿路而上,善阐府海拔可不低,近两千米之高。
可见大理国着实不好征讨,若不是苏武而今金属货币极多,能雇佣来人,若不是大理国内本就刚刚有三十七部作乱之事,诸部之人皆来帮衬……
要想打进大理善阐府与羊苴咩城,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其中之难,不难想象……
时也命也,仿佛上天真有天命之事一般……
不得四日,大军已然屯在石城,所谓大理八府四郡之一的石城郡,便是后世云南的曲靖所在,过了此处,就可直入善阐府……
此时此刻,苏武身边聚的大理蛮部之人,已然有一万三千左右……
这大概也是三十七部最后的壮丁了,虽然依旧还有陆续在来,但再来也来不得多少了……
石城之城池,并不显得如何高大,苏武依旧亲自绕城而视,也登高去望,城池所在,自是平地,高处望内,其中屋舍连绵,皆是大火烧过的痕迹,破败不堪……
也不见城内有多少居民,估摸着算,这里以往至少住得五六万人之多,但而今怕是连几千人都没有了……
当然,守军还是在其中的,至少有四千……
观察完敌情,苏武从高处而下,城池之外,自是营帐连绵,甚至很多蛮部之人,并无营帐,就这么席地而歇……
说穷,也不过如此了,还能穷到什么地步去?便是连一顶帐篷都置办不起……
倒是也有许多蛮部之人,会自己砍来一些巨大的叶子与树枝,搭一个能遮盖的地方……
中军议事,诸般大蛮,都有代表来,小蛮自不必来,也坐不下……
苏武麾下军将,自是济济一堂,端坐无言。
只待苏武坐定之后,先开口:“此城无甚,城内守军算多,三面来围,爬墙去打!”
只看众多军将皆是起身,便是要领命先登……
苏武摆摆手:“待某来点……”
倒是诸多蛮部因为通译,慢了半拍,此时也有人起身来,面色激动,手舞足蹈叽里咕噜一大堆……
通译来言:“陛下恕罪,此人不知礼节……”
“无妨,他说什么?”苏武问。
“他说,他愿去爬墙先登,只愿陛下给他们配备兵刃甲胄,他们自去先登,他们去报仇雪恨……”
苏武微微皱眉,兵刃甲胄,这玩意……
却看那人又叽里咕噜一大堆去……
通译一脸无奈,又看苏武,只看苏武抬抬手,他连忙来说:“陛下,他说……他们不是打不过大理国的官兵,他们就是因为没有甲胄与好的兵刃,所以才失败,这回,他们一定要报仇雪恨……为族人报仇之类……”
苏武终于答话了:“告诉他,可借,借完要还,不是给……”
通译自就去说,就看那蛮部首领闻言看了看苏武,口中嘟囔了几句……
苏武就问:“他说什么?”
通译一脸尴尬来答:“他说……他说……”
“说……”苏武抬抬手。
“他说天下最大的皇帝陛下也如此小气……”
苏武微微一笑,其实心中在紧,有某种警觉在起……
却看那蛮部首领叽里咕噜又说……
通译便道:“陛下,他说……借了兵甲,他们冲杀破城,进城之后劫掠之物,战利品,是否可以归他们?”
苏武听得此语,心中更是明朗许多,想象到了,可怜之人,必然也有可恨之处,这些蛮部与大理国闹到这个地步,也不是完全的受害者。
这石城,昔日被他们打破过,还有那善阐府,昔日屠杀劫掠之惨,不难想象……
蛮也好,胡也罢,原始状态下的道德水平,那是不必多言的……
昔日里,他们只怕也不全是什么被欺压的弱者,以山林为居,入则可躲,出则为贼,定是如此,与那昔日中原面对的北方胡人,是一回事。
苏武作为天子,若是此番不约束住,他在此处的法统,只怕也建立不起来,这里的将来,也好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