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左右朝中大事 (第2/2页)
这一研究才发现,错峰运输,全城协调指挥交通,也只能缓解眼前。
按照京城现在的道路状况,以及人和货物增加的速度,不出两年,京城就会寸步难行。
要么扩建京城,同时把京城那些货站、工坊、凡是人多的产业,全都搬出去。
奏折引起了袁琮和太后的重视,两个人都拿不准,毕竟城市规划这一块都不太懂。
他们就喊来了四位尚书,还有工部侍郎萧由,询问大家的意见。
尤其是顾云璋和萧由。
“臣修过黄河,疏浚过关中,但是京城的规划和修建,不是臣擅长的。”
顾云璋说道。
他现在是户部尚书,不想干涉工部的事情,讨不到好还容易惹人不高兴。
所以他推脱了。
三人的目光看向了萧由,最近几年工部的大工程,基本上都是他设计修建的。
“太后、袁公,诸位大人,京城规划的事情,顾公应当是当时第一人,何不问问他?”
萧由老老实实地回答。
主打一个,我水平不行,但我知道谁行。
“对啊,怎么把他给忘了,顾道每次盖房子,可都没少赚钱啊。”
太后突然想起来。
永阳坊、永平坊,哪一个不是他的规划和手段,还没回到京城又买了两个坊。
听说因为这件事,这两个坊周围的地皮被大商人争相购买,价格接连往上翻。
他们肯定顾道点石成金的手段,赌的就是将来周围的地皮一定暴涨。
小凡子来驸马府的时候,顾道跟两个孩子刚从地道里钻出来。
第一次钻地道,两个小家伙很兴奋。
驸马府把地道另外一头的院子埋下,这条地道没有填上,正在扩建。
两个孩子喜欢玩,也别浪费了。
来到皇宫之后。
顾道看着平安县知县的奏折,以及亲手所画的未来京城分区,心中有点惊讶。
“这县令是个人才,还知道城市功能规划分区,当县令浪费了,去工部吧。”
他随口说道。
规划以皇城是中心,宫城是行政中心。
此外有内城,外城、还有城郭,按照跟皇宫远近,做了功能分区。
“这么说,你也同意扩建?”
太后问道。
“臣同意,这个规划稍微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至少以后五十年不用大动。”
顾道说道。
太后看向了顾云璋,毕竟这么大的工程,钱粮和财力都不是小数目。
“太后无需担心,其实这事儿花不了多少钱,操作得好没准还有的赚。”
顾云璋瞟了眼顾道说道。
炒地皮么!
扩建京城,这是多大的地皮?那些外地的商人打破头也会抢。
这些年他也从这个儿子这里,琢磨出来一些门道。
何况户部也有专门的人才。
太后放心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地图,眼睛盯着皇宫的位置。
“嗯,可是哀家觉得,哪里不太对啊。”
这是嫌弃皇宫小了。
“是不对,皇宫这宫墙有点不规范,要不向外扩个几里,就更好了。”
顾道这个时候愿意捧个场。
“是么,有么?”太后假装问道。
“嗯,还真是,按照臣的经验,在引入几条活水,给皇宫增加一些灵气就更好了。”
顾云璋也帮腔。
“哎呀,既然如此,那就从你们所请吧!”
太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顺便扩建一下皇宫,反正皇家自己出钱,其他大臣也没有反对。
但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李渠开口了。
“太后,这么大的工程,得重臣主持,工部尚书一直暂缺,臣觉得萧侍郎合适。”
太后思考了一下,没出声,等其他人的意见。
温尔雅扫了一眼李渠,顾道不出声,高岸根本不关心,低头看规划图。
“萧由这两年干得不错,不如先权工部尚书吧!”袁琮开口建议。
权,就是代理的意思。
“嗯,本宫认为可,萧由你可好好干,这次干好了,这个权就给你去掉。”
萧由蒙了,什么情况,我来一下就变成了尚书?
顾云璋踢了他一脚,萧由赶紧起来谢恩。
李渠捋了捋胡子,看了顾道一眼。
顾公,我的承诺开始兑现了,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