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又上新闻了,“灯塔”方言(二合一章) (第1/2页)
接下来的时间,日方这边已经完全老实了,根本不敢说话,吃完了午饭过后,小林一雅赶紧带着人开溜。
现在感觉说上一句话,都可能在后面成为方言他们后面给自己挖的坑,今天本来是打算过来准备给中方上强度的,结果现在倒好,强度没有上成,不光是老老实实的签了字,还被方言在采访的时候摆了一道。
小林一雅感觉自己都多余来这一趟。
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还不如就派个人过来谈了就完事儿。
等到小林一雅走了过后,研究院会谈室里紧绷的氛围瞬间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轻松。
赵锡武院长率先笑着拍了拍桌子:“痛快!这小子总算没耍花样,签得干脆!”
岳美中教授推了推眼镜,拿起桌上的合作协议反复翻看,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条款全按咱们的要求来,连抵押工厂的评估标准都没敢讨价还价,方言这公开化的招真是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有媒体盯着,有各部门在场,他就算想耍滑也没胆子!”
外贸部的王科长凑过来,指着协议里的条款笑道:“我早上还担心小林会在海关流程上找茬,没想到他连提都没敢提。这下好了,下午第一批货发出去,下周评估团队再赴日,不出一个月,咱们的药就能摆进东京的药局,这可是咱们中药产品进日本的头一遭啊!”
这时候程莘农程老对方言说道:
“你可真行!采访时提古籍那一下,我看小林明显是慌了,这招手埋得妙,既给了他个难题,又让媒体报道了咱们中医古籍还有不少都在日本,一举两得!”
“其实之前我们搞了那么多不也是在想着古籍的事儿嘛,现在他们国内的风向有了些变化,咱们该利用还是得利用上,特别是现在这种场合,更是应该如此。”方言对着程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有人对着方言问道:
“刚才那个提问的记者是哪个单位的?”
“就是咱们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一旁的赵锡武院长回应道。
这些都是他和方言制定的计划。
现在各方面来看,都完成了他们的预期目标。
之前在日本的前任参赞对着赵锡武说道:
“今天的这个计划环环相扣,就算是有准备,也防不住,策划的相当不错,你们这背后有能人啊!”
赵锡武说道:
“都是一天时间,方言还有隔壁大学的玉川教授想出来的。”
“特别是方言,具体的细节基本都是他想出来的。”
李老看向方言,对着他竖起大拇指。
方言摆摆手:
“也不都是我们,大家提供的意见也是很宝贵的。”
“赵院长把握了大方向,还有各位帮忙打通政策和外交关节,我也就是个搭架子的人,大家配合才能完成这次谈判。”
一旁卫生部的黄秘书说道:
“别谦虚了!这事儿你就是首功!”
黄秘书这话一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这事儿就算是定调了,当然大家也没意见,眼前的和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脑子和策略都是让人惊艳的。
等到大家都给方言夸奖了一番后,赵锡武院长说道: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现在就开始咱们工作吧,别让日本那边挑出什么毛病来。”
众人纷纷应诺,准备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准备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工作。
接下来只要把自己这边的工作做好,产品质量保证好,人家就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方言接下来也要回去,给老胡通气。
今天这个场合老胡没有过来参加,主要是他不是官方人员,不太适合出现在这个场合下,方言相当于就是代表了公司。
同样在等着消息的人还有楚乔南,现在他一天也没事儿了,联系了他老爹过后现在就等着那边回消息,要通过他们那边进入台湾市场,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当然了,楚乔南肯定是希望这个事儿能够办成,这样的话他这个B股大股东直接就升级了。
回到家里后,他们这会儿正在正厅里面研究继续扩大厂区规模的事儿。
现在各大市场的需求逐渐提高,刚更新升级过后的产业线生产力又有些跟不上了,就算是加上现在已经建立好的广州生产线,生产力也不太够了。
像是老胡那两个厂,目前的年产能单个工厂约100-150吨中药材加工量。
方言研究所的更小,一些加工能力更少。
接下来不光是日本市场,还有台湾市场,以及后续还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其他市场,现在扩大规模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儿了。
还好方言他们已经谈好了好几个省的药材供应,要不然现在还得和国外的中药商抢道地药材,那才时候才是真的尴尬。
有些地方的道地药材的产量就那么多,被买走了就没了,现在方言他们签了合作方案后,就会提前供应给他们。
不用害怕被国外的人抢了原材料。
当然了,方言他们也不能和外国的那些人一样压低收购价,合同上签的多少,根据标准按约定价格收购。
看到方言回来了,老胡和楚乔南连忙对着他问道:
“怎么样?谈妥没?”
两人几乎是同时凑了上来,眼里满是急切。
“妥了!”方言笑着把手里的合作协议副本往桌上一拍,红色的公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小林一雅签得干脆,条款全按咱们的要求来,连工厂抵押的评估标准都没敢多嘴。下午第一批货就从天津港发出去,不出一个月,咱们的产品就能摆进东京的药局。”
“好!太好了!”老胡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
他对着方言说道:
“我就知道你的办法能行。”
他拿起协议副本翻了两页,转过头对着楚乔南说道:
“行了,现在就差你们家的事儿了。”
“你也别闲着,趁着这几天把台湾市场的准入标准再核对一遍,特别是药材成分的检测要求,别到时候其他都办好了,结果因为细节问题卡壳,咱们做戏就得做全套,香江的公司,香江的检查报告……”
“放心吧!这点事儿我还是没问题的。”楚乔南说道,接着他顿了顿,又讲道:
“主要是扩建厂区的事儿,还是得加快一些,方哥办事儿太快了,我们这有点跟不上了。”
方言一听,自己办事儿快还能被怪罪到身上了?
这时候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我初步算了算,咱们主厂区得各新增2条生产线,广州那边再扩容个仓库……”
“四条生产线怕是不够,我看多加一条吧,另外还得再加一条中转加工线,就建在天津港附近,专门负责出口产品的分装和贴标,这样能避免主厂区内销和出口混线生产,减少标准冲突。”
“另外,原料仓库得建恒温的,咱们和云南、广西签的当归、黄芪供应协议下个月就生效了,那些药材怕潮,得做好存储保障。还有污水处理站,必须按照最新的工业标准建。”
“咱们周围都是农田,还得为老百姓考虑。”
“还是你考虑得周全!”老胡连连点头,拿起铅笔在规划图上添了几笔,“那产能提升后,人员得扩招吧?我估摸着至少得新增100多人,技术岗可能不太好弄,你问问学校那边,大五的学生有没有想去我们工厂的?”
“行。”方言点了点头,然后补充道:
“生产岗就从咱们回城的待业青年你招,既符合政策,又能解决人手问题。”
老胡点点头,他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接下来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完善后续计划,一直聊到了晚饭时间。
基本上把接下来的商业行动都搞定了。
楚乔南今天也没急着回去,就在下方言家里吃晚饭。
这会儿上班的人也回来了。
老爹和老丈人有了车过后,他们现在下班也都会开车回来。
虽然两个人可以坐一辆车回来,不过他们还是选择了各自开车回来。
另外大姐也同样开车回来了,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小姨子,只有小老弟今天没有回来,而是在学校里面待下来了。
老爹和老丈人现在能够用车通勤,回来过后脸上也是挂着笑容,肯定是没少在同事面前长脸。
要说这些教授想要搞车其实还是挺容易的。
就像是老丈人之前,借吉普也是轻松的很。
但是他们家里儿媳还有女婿能够给自己买车的,那可就没有了。
这秀的不是自己开的车,而是家里孩子的能力和孝心。
而且这合法合规!任谁都找不出问题来。
晚饭时间,他们先问了方言他们谈判的进度,还没聊几句呢,中央电视台上开始播放起了今天的新闻。
“国家计委召开全国计划会议,强调加强企业技术革新,要求各省市落实年度生产指标,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今日是首都高校开学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中医药大学等迎来1978级新生。教育部表示,今年报考医学类专业人数显著增长……”
听到新闻后,众人立马朝着电视看去,看到电视里画面正在展示大学校门悬挂的迎新横幅,新生在排队登记,首都中医药大学门口的画面停留了好几秒,能够清晰的看到学校门口的横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